[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万家团圆夜,他们为健康守岁

——除夕夜,区中医医院急诊科的忙碌与坚守


  除夕夜,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为一名患者进行伤口消毒。
  □本报记者 龚鹏

  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而作为医疗救治的“第一线”、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前沿阵地”——急诊科却是另外一番场景。询问患者病情、搀扶患者做检查、给患者包扎伤口……白衣天使们坚守工作岗位,抢时间拼速度,挽救一个个急诊患者,用爱岗敬业和责任担当成为节日里百姓最温暖的“医靠”。2月9日除夕夜,记者来到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见证了医护人员的坚守。
  据了解,为应对节日期间突发的外伤与疾病等情况,急诊科主任祝海滨带领急诊科团队提前做好了急诊外科、急诊内科等不同病情的预案。“所有同事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我们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祝海滨告诉记者,在他的微信列表里,各类工作交流、医疗处置群组被置顶,确保随时跟进各环节的最新进展。
  说话间,72岁的刘女士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急诊室。祝海滨经询问得知,刘女士在准备年夜饭时突然感到头晕、心慌。经过一系列检查,祝海滨发现刘女士有高血压病史,且近日休息不足,也未按时服药,加上冬季气温较低,容易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升高,进而引起体内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经过急诊科团队的评估,祝海滨对症为刘女士进行了降压处理,并提醒患者家属,春节期间尽量让患者少吃油腻食物,注意荤素搭配,并密切监测血压、血糖水平,如出现头疼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立即就医。
  “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19时37分,一名光脚的女士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慌张地冲进急诊科哭诉道:“孩子呛奶了,脸色发紫……”护士长王文霞立即接过孩子送往抢救室,并呼叫急诊科医师和儿科医师会诊。经诊查,患儿在家因呛奶导致气管阻塞。此时,孩子出现面色紫绀的症状,急诊科医师迅速为其排除气管异物,患儿面色逐渐恢复正常,呼吸均匀,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随后,王文霞又把自己留在值班室的鞋子,给心情还未平复、光脚坐在长椅上抹泪的孩子母亲穿上,并安抚疏导对方,耐心为其讲解日常急救方法。
  20时19分,独居老人王女士因在家中咳血赶忙拨打120,被送到区中医医院急诊科。值班医师梁荃为其进行相关检查后,考虑患者为支气管扩张,便开展进一步治疗,很快使患者的咳血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考虑到王女士为独居老人,且行动较为不便,护士武玉康便在请示领导后,开车护送老人平安回家。
  2月10日1时28分,一阵急促的120转诊电话铃声打破夜晚的宁静。值班护士接起电话后得知,一名醉酒男子回家途中遭遇车祸。闻讯后,急诊团队迅速出诊。“醉酒患者被送到急诊科时处于昏迷状态,我们凭借临床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对其外伤进行紧急处理。”主治医师李文治告诉记者,经过医护人员紧张有序的救治,男子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此外,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凌晨,区中医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还处理了众多突发紧急状况:25岁的李先生因路滑不慎摔倒,手部被尖锐石头划伤,急诊科医护人员为其紧急包扎伤口;8岁的涵涵(化名)被因听到鞭炮声而受惊的宠物猫抓伤,值班护士为其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并注射狂犬疫苗;12岁的川川(化名)因操作不当手部被鞭炮炸伤,血流不止,值班医生王伟为其消毒包扎;26岁的张女士在家切菜时不慎被刀切伤,急诊科团队为其进行了止血缝合,修复受损肌肉……
  2月10日6时10分,龙年新春的太阳缓缓升起,祝海滨结束了一夜的值班工作。但按照工作安排,他还不能回家,而是要在值班室内短暂休息,然后投入新的工作。“无法和家人过除夕,说不遗憾是假的。但身为一名急诊医生,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处理院前急危重症,挽救患者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看到患者在我们的努力下转危为安,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祝海滨说,市民都能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就是他和同事最大的愿望。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