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春晚
□徐永芳
大年初一拜年,亲朋好友总免不了谈论一下春晚。五十余岁的堂哥牢骚满腹地开口:“春晚演了些什么啊,太闹腾了!年轻演员不认识,老演员不出来,看着真没意思……”听到这话,我既不认同,也不反驳,只是微微一笑——我是认同春晚的,但每个人的认知和观点不同,所以存在不同意见也在情理之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春晚更是这个节日里的重头戏。从春晚开播以来,便成了人们除夕夜期待的节目。“宁可酒少喝几杯,饺子晚包一会儿,也不能耽误看春晚!”娱乐活动稀缺的年代,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把好多家庭的人们聚集起来,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即使节目结束,歌曲《难忘今宵》响起时,人们仍然不愿离去。
随着时代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短视频等新型娱乐的兴起,人们可观看的节目众多,审美也更加多元。因此,对春晚的评价,逐渐出现不同的声音。作为一场集娱乐和宣传为一体的大型晚会,春晚要满足各民族、各阶层、各年龄段人们的口味,实属不易。
因种种原因,我已经多年没有完整地观看过春晚直播了。今年除夕夜,我提前安顿好杂务,坐在电视机前专注地观看春晚。欣赏舞蹈时,我被美轮美奂的舞美惊艳到;看国潮表演时,我会不自觉地吟诵诗词歌赋;欣赏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表演时,我为祖国的繁荣与和谐感到骄傲;演绎国家发展的力量时,我又为生于华夏而自豪。我跟着音乐哼唱,我被某句小品台词逗笑,我被某个采访场景打动……
最触动我内心的节目,当属功夫微电影《争春》。它由“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监制,三名功夫演员分别饰演武术宗师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的传人。龙年,龙的传人,与龙共舞;争春,争奇斗技,合而为一。演员们动作行云流水,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还有原创舞剧《咏春》选段,以舞武融合、柔中带刚的创新性手法,塑造了以广东武学宗师为代表的“中国英雄”形式,并融入香云纱、咏春拳两项国家级非遗文化,不仅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将岭南文化与时代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春晚不仅是一台盛大的晚会,还是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巧妙连接,更是一种仪式、精神与象征。因此,不能浅显地以感官效果去评判优劣,而是要通过其借助人文、历史反映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去体会整场晚会所表达出的精髓。
春晚曾陪我度过美好的童年,让我在生活贫瘠的年代享受到精神盛宴。而今,我与春晚共成长,她没有因为我的肤浅与滞后而抛弃我,那么,我又怎能处处挑剔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