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

专家:确有风险,换号前务必这样做

  日前,话题“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引发广泛讨论。
  该话题来源于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科普视频。“徐督督”在视频中表示:你去营业厅注销的手机号,过一段时间会被运营商重新投入市场,下一个用你手机号的人可以用手机号验证码登录你的支付宝、微信等各类软件,后果不堪设想。民警提示,注销手机号前记得把绑定此号码的软件统统解绑,银行卡预留的手机号也一定要修改,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通信行业观察家、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表示,手机号已由传统通话业务转向为众多网络平台、APP注册认证的功能,因此,当一个人之前使用的手机号码注销,电信运营商将号码重新投放到市场,下一个用户确实存在通过手机号接收到的验证码登录上一用户某些未解绑账号的风险。

  手机解绑前可先对
  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

  针对此事,三大运营商均给予了回应。
  中国联通客服人员表示,用户的手机号注销超过90天就无法再找回,注销后的号码确实会被重新投放进“号码池”,但被投放时间无法确定。此外,手机号被新用户激活后,新用户无法查询到该号码过往号主的缴费详情等相关使用记录。
  中国电信客服人员表示,所有的号码根据国家规定,都是循环利用的,但用户的手机号注销后,会有90天的冻结期限。此期限过后,才可能被重新投放入市场。但后续是否会被投放、有没有投放,暂无法确定。
  中国移动客服人员表示,注销的手机号存在被重新投入市场的可能。如果不明原因收到自己目前未使用的App、银行发来的短信,请提高警惕,及时联系相关企业、银行等查询个人信息情况。
  如何查询手机号绑定了哪些账号?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推出“一证通查”功能。用户可通过“工信微报”“工信部反诈专班”微信公众号以及支付宝“一证通查”小程序等方式查询。

  暂未实现“一键解绑”
  专家:存在安全风险

  工信部“一证通查2.0”此前呼声很高,一度测试的“一键解绑”功能暂未投入使用,而是在“互联网账号查询解绑与投诉”页面下,点击对应APP图标后,来提交用户的互联网账号解绑及投诉操作,并由相应的互联网企业提供服务。在该页面下共集纳了微信、QQ等16个图标。用户如需解除手机号与平台账号的绑定,需点击图标跳转至平台操作,提交相关信息才能完成。
  在项立刚看来,“一键解绑”功能会对一些手机操作不熟练的人带来方便,但实现这一功能需要众多相关平台对其开放数据入口操作权限,如果一个平台上能够通过不太复杂的操作解绑众多账号与手机号的关联,这对安全性是个极大的考验。项立刚表示,不能为了实现“一键解绑”的方便而带来安全上的风险。

  手机号码“容量”有限
  注销不等于不再使用

  目前,我国使用的手机号码由11位数字组成,按照排列组合,可产生1000亿个不同组合。有网友提出,可否让注销的手机号不投入市场,从而解决该号码捆绑账号带来的问题。
  项立刚解释,手机号并非是无限的。加之当前手机等快速发展,都需要码号分类管理。“号码要当成一种资源,而不是用过了就不能恢复了,我觉得做不到。”
  事实上,手机号码确实存在“容量”问题。我国最初手机号码是10位,由于用户不断增长,在1999年7月22日升为11位。根据我国手机号码管理使用规则,11位的号码分为三段:前3位是网络识别号、4-7位是地区编码、8-11位是用户号码。

  ■专家建议

  用户提出注销手机号时,运营商应作出必要提醒

  如何避免注销手机号时可能产生的风险?
  项立刚建议,当用户提出注销手机号时,电信运营商需要作出必要提醒和帮助,让用户对该手机号注册的账号进行解绑,对号码清除绑定后再进行注销。
  电信运营商在重新把码号资源投入市场的时候,是否能对码号资源做一个检查,确保这个号码交到下一个用户手中时,是没有被捆绑的“干净”号码?
  对此,项立刚表示,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由于手机号码有可能在各个平台和APP上注册,这种检查的难度较大,需要国家支持运营商来建立相应平台做这件事情。(据成都商报、澎湃新闻)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