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人人享健康 共同促健康

@新区市民,这份健康卫生指南请收好

  □本报记者 龚鹏
  本报通讯员 李嘉芸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国的宣传主题定为“人人享健康 共同促健康”。在世界卫生日当天,记者走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访了该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霍玲玲,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份“健康卫生指南”。
  霍玲玲介绍,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具体来说,健康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躯体健康指身体结构完整和功能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情绪稳定、自尊自爱和积极乐观等;社会健康指能有效适应不同环境,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各种角色;道德健康指能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履行对社会及他人的义务。
  霍玲玲认为,卫生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卫生则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其中,个人卫生指的是保持身体、衣物、用具的清洁,避免接触污染物和病原体。环境卫生指的是保持居住、工作、学习场所的清洁,避免积水、垃圾、污水等。每天坚持做好卫生工作,可以预防和减少感冒、肠胃炎、皮肤病等问题。霍玲玲也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外出就餐使用公筷公勺,不使用别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衣服、拖鞋、餐具等)。
  霍玲玲表示,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之一,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消耗多余的热量,增加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改善睡眠质量,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预防和改善心脏病、中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问题。
  均衡饮食可以预防和控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为此,霍玲玲建议市民要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不偏食、挑食,食谱多样化,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热量,少吃多餐,每餐只吃七八成饱,晚上不能吃得太饱,细嚼慢咽,不可吃得太快。不仅如此,霍玲玲提醒餐后也不宜立刻起身活动,至少应休息一个小时,每天还应保证1500至1700毫升的饮水量。
  霍玲玲认为,睡眠是恢复精力和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睡眠不足会对肝、脾造成伤害。霍玲玲建议,每天至少保证7至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即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可以预防和改善失眠、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烟草和酒精是损害健康的两大杀手之一。烟草可以导致肺癌、喉癌、口腔癌、心脏病、中风等多种疾病,而且还会影响呼吸、牙齿、皮肤等。酒精则可以导致肝硬化、肝癌、胰腺炎、胃溃疡、神经系统损伤等多种疾病,而且还会影响判断力、反应速度、情绪稳定等。因此霍玲玲建议广大市民朋友要完全戒烟和限制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杯,女性每天不超过1杯),可以预防和降低上述疾病的发生风险。
  最后,霍玲玲表示身体检查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可以预防和降低癌症、心血管病、肾脏病等问题的发生风险。
  霍玲玲呼吁广大市民朋友,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让我们共同携手践行守护自身健康的价值理念,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