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关工委组建农村科技培训专家组
老专家“智助”新农人
□本报记者 谭宁
本报通讯员 王丰业 崔锦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西海岸新区关工委充分发挥老专家特长优势,注重扶志、扶智与科技培训示范相结合,帮助青年农民增收致富,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扎根基层,建设新农村。
汇聚人才资源,搭建智慧平台
“发挥老专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开展农村青年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训,助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新兴青年人才,是新区关工委确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区关工委副主任李储鹏表示。
为此,新区关工委成立了老专家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团,组建了农村科技培训专家组,吸纳有专业技术特长、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退休老同志充实到专家组中,为退休老专家发挥余热搭建平台。目前全区共有农业科技、畜牧养殖、茶叶技术、蓝莓技术等6个农村科技培训专家组,聘请农林渔牧专家21人,其中农技推广研究员10人、高级农艺师7人。
此外,新区关工委还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全面掌握乡土人才信息,把农民讲师、科技致富“二传手”等力量充实到专家队伍中。
紧盯产业需求,设定培训内容
近年来,新区关工委定期组织专家座谈,邀请老专家根据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和青年农民的需求,有的放矢地确定培训内容,围绕果树、蔬菜、茶叶种植技术和家禽、家畜及珍稀毛皮动物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内容,到田间地头现场授课,交流先进技术和经验。
针对新区蓝莓、茶叶、食用菌、海水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新区关工委先后在张家楼街道、宝山镇组织老专家进行蓝莓技术培训,在海青镇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在泊里镇、滨海街道等沿海镇街举办海珍品养殖、珍稀毛皮动物养殖技术培训,在大村镇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
“我们围绕不同地域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对青年农民坚持不断地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新区关工委老专家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团团长刘甫信告诉记者。
灵活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
新区关工委在对青年农民进行科技服务中,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
根据农事季节和农民需要,每年举办3至4期集中培训班,请老专家授课,组织青年农民到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地考察学习。同时,到田间地头、养殖场举办小而精的“田间课堂”,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对面讲、手把手教,使培训班接地气、见实效,让青年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此外,新区关工委还根据实际开办电视、广播讲座,组建微信群,开设网上大讲堂,广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为青年农民解答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据统计,近两年,新区关工委累计培训青年农民2万余人次,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1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680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其中,海青镇青岛益元茶业公司经理李炳霖通过技术培训,发展茶园400多亩,辐射带动周边9个村庄600多户茶农致富,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