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别让过敏“赖”上你
春季过敏性疾病高发,专家支招如何防过敏
□本报记者龚鹏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随着春风的吹拂,在空中弥漫,给许多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近日,记者在滨海中心卫生院,就注意到几名“中招”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排队取号。何为过敏性疾病?春季易过敏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春季过敏性疾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区卫健局医政科科员王玺雯,为市民朋友找到了一份全面实用的春季防过敏指南。
春天过敏症状多样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春季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打喷嚏、流鼻涕到皮肤红肿、瘙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王玺雯介绍。
那么,为什么春季容易过敏呢?
“春季空气中的花粉、尘螨及细菌等一些常见过敏原浓度骤然升高,部分人群与这些物质接触后,会诱发过敏症状或者使原有症状加重。”王玺雯说,冷暖空气交替频繁也是导致皮肤及黏膜过敏的重要原因。
王玺雯介绍,过敏的临床表现主要在呼吸道,表现为打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部奇痒(可累及眼部、上腭、咽喉,甚者气管、耳部),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憋气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哮喘。有的患者除呼吸道过敏表现外,皮肤也会出现过敏症状,主要发生在面、颈、四肢远端等暴露部位,表现为痒、红,亦可出现红斑、丘疹、细小鳞屑,有瘙痒感或灼热感,这称为过敏性皮炎。还有一部分患者只表现为过敏性眼结膜炎,有眼痒、红肿、流泪、黏稠分泌物,如伴有过敏性角膜炎,则有眼痛、畏光等症状。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预防真菌螨虫滋生
对于春季的各种过敏,王玺雯认为预防重于治疗,及时识别过敏症状,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应该从生活起居、饮食调理和体育锻炼等方面入手。
王玺雯表示,了解自己的过敏原是预防过敏的第一步。她建议,可以通过过敏原检测来确定自己对哪些物质过敏,从而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它们。
另外,王玺雯认为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也至关重要。她建议广大市民朋友要对日常起居环境定期进行清洁,特别是床上用品和地毯等容易滋生尘螨的地方。“春季气温回升,湿度增加,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因此要特别注意卫生间和厨房等潮湿环境的清洁和通风,还要勤洗手。”王玺雯表示,除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与环境卫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不容小觑,市民朋友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春季气温变化较大,适时增减衣物也是预防感冒和过敏的重要措施。饮食方面,王玺雯认为要注意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和发酵类食物。
谨遵医嘱进行治疗
正确预防享受春日
如果已经出现过敏症状,王玺雯也给出了应对策略:“一旦出现过敏和哮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她同时提醒,自行购买药物治疗过敏症状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王玺雯同时表示,春季过敏性疾病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无法预防和控制的。“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及时就医治疗,就能有效减轻过敏症状,享受春天的美好。”
此外,滨海中心卫生院综合科主任王会红表示:“春天郊游时出现的花粉过敏者较多。花粉借助风力,在空气中传播得非常快。因此,建议广大市民游客在出行时,注意戴好口罩、手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