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力加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醇醚类产品生产线月底投产
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校企合作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结果,是形成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发展的有效方式。眼下,位于董家口经济区的青岛海力加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内,新建成的醇醚类产品生产线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该生产线主体共分五层,高约30米,生产线所使用的关键装置均为企业与青岛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一起合作研发,项目投产也标志着校企合作成果落地开花,成为“校企合作,产学双赢”的有力印证。
“这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多种二元醇醚,预计年产能2万吨,同时联产1万吨的醇醚酯产品,将填补同类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空白。项目预计5月底投产,每年将为企业创造利润超过1.5亿元。”青岛海力加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熙龙介绍说,“这套装置反应系统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微管道式反应器,能够实现持续生产,提高反应效率。项目目前正处在人员培训以及水联运调试状态。”
通过校企合作,醇醚类产品生产线科技成果得以顺利转化落地。项目得到相应资金扶持的同时,参与项目研发的学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和学习,真正做到产学双赢。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崔培哲介绍:“我们两方的合作非常密切,目前就醇醚酯连续化生产这一代表性技术成果,打算联合申报山东省工程中心。我们双方将共建研发中心,通过学校的科研实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2018年开始,青岛海力加化学新材料有限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协力推动项目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截至目前,4个三方合作项目已落地投产。
刘熙龙表示:“在我们与高校的合作中,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给予我们企业很大的帮助,包括各种优惠政策、奖励扶持,都积极帮助我们申报。下一步,我们准备与南京林业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成立产学研基地,继续研发醇醚类新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