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三名护士获评2024年度“青岛好护士”

致敬白衣天使,守护生命之光




  □本报记者龚鹏
  
  为大力弘扬白衣天使“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5月9日,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青岛市“5·12”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会上,对前期评选出的2024年度50名“青岛好护士”进行了表彰。其中,由西海岸新区推选的区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姜伟、薛家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马真真、区中心医院主管护师周庆福等三人榜上有名。
  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副护士长姜伟:
  用坚守守护健康 用爱心温暖患儿
  “自家的孩子是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要真正做到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这是姜伟经常对同事们说的话。
  自2007年从湖北中医学院护理系毕业以来,姜伟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17年的护理生涯使她深刻体会到,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仅需要完成护理操作,还要有无私奉献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姜伟恪尽职守,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术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2023年9月,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到各大医院就医的患儿较以往翻了好几倍。当时,区人民医院的儿科门诊日门诊量增至600多人次,每天的输液患者由100人次增至450人次以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就诊高峰,姜伟带领团队克服压力,全力为患者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我们对科室房间进行了重新布局,既方便患儿进行雾化,又扩大了输液区域。我们还连夜调整了就诊及输液流程,只为让患儿更快得到救治。当时,护理团队成员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下班经常在晚上7点以后。”姜伟告诉记者,有时遇到患儿过多时,成员们还会工作到凌晨。那段时间,她自己连续30天没有安排休息。“为了缩短就医流程,我们将输液区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5个,可同时容纳200名患儿输液。另外,我们还采用多种消毒措施,避免患儿及家属交叉感染。”姜伟介绍,团队还在急诊入口处摆放了显眼的易拉宝,对挂号、化验、就诊程序进行详细说明,并安排专人进行讲解,协助家属进行“掌上医院”就诊,缓解候诊区域的压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姜伟清醒地认识到一名合格的护士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为此,她多次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技术、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姜护士长总会耐心地指导我们这些年轻的护理人员,并亲自示范‘新生儿复苏’流程、‘新生儿气管插管’等操作。”一名护理人员告诉记者,姜伟还会带领大家学习门诊常见急危重疾病的诊疗和护理知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姜伟对事业和患儿倾注了大量情感,对家人却疏于照顾。“我和丈夫都是医务人员,陪伴父母和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姜伟表示,“对此我感到很愧疚,但当看到一个个患儿不再被疾病折磨,开心地对我说‘谢谢阿姨’时,我的内心无比欣慰,感觉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薛家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部主任马真真:
  心中有爱肩上有责 当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21年来,马真真在护理一线默默耕耘,带领中心护理团队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工作理念,全心全意服务病患,诠释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马真真十分注重临床一线工作。每天,她会多次到病房巡查,并定期参加病房公休会,听取患者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患者提出的意见对护理服务进行提高改进。她还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力争将护理风险降到最低。
  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马真真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推行6S管理模式,并通过对该模式进行持续改进,为患者创造了更加舒适的治疗环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推动了医院的护理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为提升护理技能,马真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我们秉持‘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宗旨,调整了护理排班模式,实行‘分床到人,包干负责’的小组负责制,使各岗位‘能级对应’,确保护理工作行稳致远。”马真真介绍道。此外,马真真还积极推进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马真真已在工作岗位上耕耘了20余年,在中心是一名老资历护士,但每次加班,她都身先士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护理工作非常琐碎,不仅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还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要给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此外,还要照顾病人在医院的各种生活上的事情,如更换床单等。有些患者看病时心里会感到害怕,家属也可能会有焦躁不安情绪。每每这时,马真真总会耐心地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推动后续的诊疗工作有序开展。
  马真真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她将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我坚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手中有技、肩上有责,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成为护佑百姓健康的坚实力量。”

  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周庆福:
  不仅关注“人的病” 更要关注“病的人”
  “ICU”(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屏障。一直以来,周庆福带领护理团队分秒必争,全力挽回生命,成为“生命守护者”。
  据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7年来,周庆福以重症护理为专业方向,致力于推进重症护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带领护理团队积极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多项新技术等。“‘DPMAS’即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人工肝),此项技术的开展不仅是科室治疗技术的新突破,也标志着重症医学专业全面救治链的稳步推进,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一道有力保障。”周庆福表示,为此,他边工作边学习,努力解决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复杂疑难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还将所学知识在科室推广,让科室的“DPMAS”技术走在了新区前列。
  ECMO是一种用于治疗重症患者的“续命神器”,自区中心医院开展ECMO以来,重症医学科已收治多名ECMO辅助治疗心脏骤停以及呼吸衰竭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去年10月下旬的一天,60岁的王先生顺利出院。前期,我们医护人员经过40天的生死拉锯战,努力确保他的心肺得到有效支持,有效缓解多器官衰竭,并针对预防严重感染开展治疗护理。从深夜入院紧急抢救,到ECMO顺利撤机,每一道关卡都惊心动魄、如履薄冰。”回忆救治场景,周庆福依然历历在目。
  周庆福表示,ECMO运行管理是个复杂、细致的过程,ECMO成功上机后,如何维护其正常工作并让患者成功脱机是关键,必须盯牢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找到实时动态管理的平衡,这是对ECMO队伍业务技术全方位的考验。当时,周庆福带领护理团队24小时轮值,配合医疗团队的检查,调整ECMO的参数和治疗策略。最终,这场“马拉松长跑”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
  周庆福常对护士说:“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病’,更要关注‘病的人’。护理工作既是技术活,更是感情活,只有提升服务质量,注入感情,护理才会更有成效。”为此,他经常带领护理团队为昏迷的患者洗头、修剪指甲,为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长期住院的年迈老人过生日等。  
  “秉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为每一位患者营造安全、温馨的医疗环境,是我们重症护理团队始终坚持的工作理念。”周庆福说,他和团队成员将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全力做好危重患者的“生命守护者”。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