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释放服务效能
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本报记者张静
本报通讯员孙雯丽
“在窗口工作的小姑娘业务熟练,热情地帮我解决了问题,还耐心给我讲解政策,我要给她点个赞!”日前,到滨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王女士对窗口工作人员赞不绝口。
据了解,为方便群众办事,滨海街道设立1处便民服务中心和23处便民服务站,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65项,并为群众提供“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等服务。其中,便民服务中心规范设置了咨询导办区、综合受理区、政策汇客厅、投诉受理区等区域,为前来办理业务的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军人提供绿色通道,配备轮椅、老花镜、饮水机、雨伞、医药箱(急救设备)、母婴室等,还提供办事咨询、免费邮寄等便民服务。还设置“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分领域综合受理窗口”及导引咨询、帮办代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群众和企业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自设立以来,滨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建立窗口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投诉处理等制度机制,实行延时服务、周末预约服务,建成由社区干部、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40余人的帮代办队伍,通过主动服务倾听群众心声建议,帮助企业群众解决难题。针对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该中心精心梳理整合扶残助困、灵活就业等事项的办理流程,实现群众只需到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就能一次办结的目标。同时,该中心还积极推进“异地通办”,目前可提供社保、医保等12项“异地通办”事项,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群众的办事成本。
此外,滨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还对各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进行规范梳理,公开公示“可办理事项”“基层政务服务事项指导目录”两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务礼仪培训,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在政策解答、材料审查、流程引导等方面的能力。对于需要区级审批权限的业务,大力推行“网上办”“视频办”等特色服务,通过就近社区的“政务直办间”一体机,即可与后台工作人员视频通话,进行事项咨询、修改、申报等服务。目前,“政务直办间”可提供涵盖商事登记、人社、医保、户籍等237项高频事项的“视频办”服务和485项自助申报服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
接下来,滨海街道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释放服务效能,打造有态度、有速度、有温度的基层便民服务,助力优化辖区营商环境,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