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珠山
□薛立全
早就听说小珠山景区进行了整合,原属南北两个互不连通的景区合二为一,我又有了新的攀爬兴趣。
惠风和畅,气候温润,爬山正当其时。周末早晨,我和爱人乘公交车到达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门,和我们一同进入景区的还有一群大学生,穿插在他们中间,我俩感觉自己也有了活力。
刚入山口,在谷底相对平坦的位置矗立着一根高大的石柱,上书“太平谷”三个大字,下面落款贾平凹,有了这块石刻,山体仿佛也沾染了文气,我的内心增加了几分喜欢。我和爱人每人背着一个里面备足了热水和食物的背包,双手执登山杖匀速前行。没过多长时间,大学生们就与我俩拉开了距离。拾级而上,转过两道弯爬上第一座山梁,发现山梁的最前端修建了一个观景平台,恐高的我和爱人壮着胆子,走到观景台上眺望,景色是美,但看得心惊胆战。
再往上走要过一座小石板桥,桥下是乱石小溪,流淌着潺潺泉水,有“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台阶的两侧生长着茂密的松树,树干瘦高而造型多样,很有入画的意境。走在松林笼罩的小路上,阳光从树头枝杈间投射下来,把人晒得暖洋洋的。进山已走了不少路程,大学生们激情奔突,体力消耗很大,坐在窄窄的石阶上聚堆休息,我和爱人则保持着匀速不停歇地超越他们继续前行。
我俩不急不缓地攀爬,定时停下来补充水分,两个多小时后终于爬上了山顶的垭口。在这里,之前的那几个大学生正在休息,我俩则一鼓作气继续前行。前面是一座整石形成的山峰,翻越它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山峰背面的陡峭栈道,另一条是半山腰有一个山洞可以通达对面。爱人和我商量分头体验不同路径,她选择走栈道,我则穿山洞。进到山洞后,我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功能,借着微弱的光线摸索前行。山洞里石板平铺的地面还算平整,只是左右挖出了很多孔洞,让人不好辨别方向,我小心翼翼地走着,越走越心慌,甚至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和心跳声。大约走到了中段,忽然,我的头顶碰到了一根电缆,吓得我惊叫一声,下意识地扭头——只见侧面的洞穴里有一尊巨大佛像,身上还披着绸缎。瞬间,我的身上冒出冷汗,大脑一片空白,壮着胆子定了定神,我三步并作两步急速前行,过了不长时间就看到了前方的光亮,惊恐的心释然了,有种逃离灾难后的解脱。
穿过山洞就是小珠山的最高峰,我和爱人会合后互相鼓励,用了不长工夫就攀上山顶。山顶有一座木亭子叫太平钟亭,我俩第一次坐下来休息,环视四周并拍摄下山顶的独特风景。前方是一段精华线路,栈道蜿蜒、峰峦叠嶂,奇石林立、气象万千。有几处险段,完全没有原始的通行路径,依靠人工筑起的高高石阶,连通沟壑之间,有黄山天都峰鲫鱼背之险要感觉。我回头仰望山顶,那几个大学生刚刚登上太平钟,此时离我和爱人登顶过去了接近一个小时。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我来说下山却是强项,在登山杖的助力下,下山走得飞快,也许是熟门熟路,没过多久我和爱人即抵达小珠山北门,完成了初次南北穿越小珠山之旅。
下山后,心生感叹,这一天不光是完成了一次小珠山的南北穿越,也是和青春来了一次友谊赛,我和爱人以花甲之躯,没落在青春学子后面,内心还是有些宽慰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