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第20、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乐:
“救人救到底”,一年内两次捐献救助同一患者

▲新区第20、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乐
□本报记者 谭宁
“救人救到底,我责无旁贷。”谈及一年内捐献两次造血干细胞这件事,王乐从容且淡定。
王乐生于1989年9月,是一名退伍军人,曾2次荣获“优秀士兵”称号。在生活上,他积极乐观;在工作中,他一丝不苟。2008年,王乐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截至目前,他共无偿献血15次,捐献3200毫升全血和7个治疗量血小板。
2019年7月1日,王乐在参加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时采样入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1年3月,王乐接到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的入库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当工作人员询问他的捐献意愿时,他立刻就答应了。
“您就是我人生的贵人,感谢您给我二次生命,您救的不仅仅是我个人,也是救了一个煎熬的家庭……”2021年4月12日,王乐在济南成功完成第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在病床上,王乐收到了由对方家属代笔的感谢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之情。
时隔一年,2022年3月,王乐再次接到电话,当他听到患者因病情变化需要二次捐献时,毅然决定再次赴约。
2022年4月8日,王乐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完成了第二次捐献采集,这份救命的“血种”被紧急送抵千里之外的苏州,至此,这次特殊的生命接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王乐成为西海岸新区第20例和25例、青岛市第103例和132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还是青岛市第2例、新区目前唯一一例二次捐献者。
一年内的两次捐献在王乐看来是弥足珍贵的经历。“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自身健康,却能挽救他人生命。造血干细胞捐献方式和献血没有太大区别,需要的是捐献者的爱心和信心,希望通过我的两次捐献,可以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为更多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王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