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新区第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范金煜:

“有机会挽救他人生命,我感到无比幸运自豪”


  ▲新区第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范金煜
  □本报记者 谭宁

  2024年4月,范金煜在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来到青岛市中心医院进行干细胞捐献前的采集。当天,工作人员转交给他一封信,看着这封字迹工整的手写信件,范金煜感慨万千。虽然写信人不知道他是谁,但从此以后,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和范金煜有了别样的“血缘”。
  巧的是,感谢信的落款日期,恰巧是范金煜25岁生日。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生日礼物。
  “有机会挽救他人生命,我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这不仅是对生命的祝福,同时也是爱心的传递和希望。”范金煜说。
  据了解,范金煜是西海岸新区红十字同心缘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在父母和队友眼中,范金煜是个热心的小伙儿。2017年7月,刚满18周岁的范金煜在香江路献血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首次成功献血300毫升,并在母亲的指导下填写了登记表,加入中华骨髓库。
  2024年2月,范金煜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时,他坚定表达了捐献意愿。但由于患者病情反复,原定于3月底的捐献延期1个月实施。
  在等待中的这一个月里,他调整生活作息,每天早睡早起,坚持跑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足了准备。
  说起献血的初衷,范金煜表示,这离不开母亲的影响。范金煜的母亲薛白丽自2014年8月开始献血,至今已累计献血58次。2016年2月,薛白丽加入红十字同心缘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她不但自己积极参加公益志愿服务,还鼓励和带领家人一起参与。
  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坚持参与公益活动,范金煜深知,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极低,能够配型成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对患者而言更是宝贵的生的希望。范金煜告诉记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他的父母、领导和队友都很支持,同时也为他捐献救人而感到骄傲。
  2024年4月29日,范金煜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青岛市第193例、西海岸新区第38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