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地铁6号线故事搬上话剧舞台

原创话剧《地铁六号线》公演,聚焦青岛地铁班组建设创新实践,展示新时代“地铁人”奋斗精神


  话剧《地铁六号线》公演现场
  □本报记者董梅雪
  
  7月31日下午,青岛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以青岛地铁集团班组建设发展为原型的原创话剧《地铁六号线》在此公演。该话剧不仅是对青岛地铁发展历程的一次艺术再现,更是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果的一曲颂歌。
  多年来,青岛地铁班组建设始终坚持党建统领、群众路线、参与式民主管理和创新引领,形成了“两进三环四管五保”为主要内容的“二三四五”工作法,极大调动了一线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班组建设开展以来,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安全、质量、效益、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话剧《地铁六号线》深刻挖掘青岛地铁在班组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了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有益探索。
  舞台上,有毕业之后就来到青岛地铁工作的值班站长刘娜,她用青春年华见证着城市地铁的发展;有从大西北来到沿海城市建地铁的工人崔铁生,他十多年来努力拼搏,成为城市发展与地铁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还有地铁管理层代表冯勇,以及“两进”人员周莉、邵宏达……庞杂的人员构成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成为故事讲述的主线,每一个角色都通过演员们的真情演绎被鲜活地呈现出来。
  “感同身受!”观众席上,中铁隧道局青岛地铁6号线二期06工区作业班组长李季表示,“班组间的团结协作不仅是工作需要,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话剧里,当工程建设遇到困难和突发状况时,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才促成了6号线顺利通车,这些都让我深受感动。”
  《地铁六号线》还生动展现了青岛地铁如何通过“小立法+二次分配”机制,让员工成为班组的管理者,自主制定“小立法”条款,并每月按照得分情况进行“二次分配”,激发员工的内驱力与创造力。剧中,员工自发学习组装3D打印机,为公司节省数十万元成本的情节,正是在这一机制下员工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此外,剧中还描绘了地铁员工在极端天气下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感人场景,展现了青岛地铁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地铁六号线》不仅是一部话剧,更是一次深情致敬。通过剧中人物的鲜活塑造与情感演绎,观众深刻感受到了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感受到了地铁建设者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质量的坚守与追求。
  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表达了对全体演职人员的感谢。他说:“《地铁六号线》生动展示了青岛地铁创新班组建设、一线工人迸发创造活力的改革实践,诠释了‘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深刻内涵。”张君表示,班组建设是青岛地铁在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有益探索,这部话剧作品会进一步凝聚全体“青铁人”的精气神,激励他们在新征程上奋发有为。
  据了解,青岛地铁集团于2012年年底组建、共有1.5万名员工,集团承担着全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开发、经营和资本运作等职能。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