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榆树
□李秀菊
从记事起,我家门前就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榆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听母亲说,这棵榆树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十几岁。当年,父亲从山上挖回来这棵小树苗时,只有手指那么粗,父亲把它栽到大门外的空地上。不等小树苗发芽,父亲就参了军。
一晃七八年过去,父亲从部队返乡。到家时惊喜地发现,那棵小榆树不但活了,而且还长得枝繁叶茂。等到我上中学时,小榆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站在门口仰天远望,榆树新绿色匀、榆钱串串。嫩黄的榆钱就像展翅飞翔的蝴蝶,可爱极了。母亲说,榆树对我们家是有恩的,在“三年困难”时期,家里一无所有,榆树的簇簇榆钱和嫩绿的叶子成了家里餐桌上唯一的美味佳肴。等日子好过了,母亲还保留着不可更改的习惯——在榆钱飘香的日子里采摘一些,变换花样做着吃,以此教育我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勤俭持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榆树苍翠挺拔、更加茂盛,整个树冠几乎覆盖了我家门前所有的空地。每到夏季,白天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晚上我会一个人偷偷溜到树下抓知了猴。知了猴慢慢从地里钻出来,像小乌龟一样拼了命地往树上爬,我毫不费劲地就把它们捉到了小铁桶里。
在榆树下玩耍的日子,我还交到了一个好朋友——辛梅。她和我同龄,浓眉大眼,笑起来时两个浅浅的小酒窝很是迷人。不过她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喜欢搞恶作剧。有一次,我们玩踢毽子游戏,眼看我就要取胜了,她突然把一只虫子扔到我面前,吓得我一个趔趄磕跪在地。由于毫无防备,我的膝盖磕破了。那段时间,我们的友谊几近破裂。后来在母亲的劝说开导下,我们才和好如初。
一个萧瑟的冬日,榆树的枝干光秃秃的,两只灰喜鹊站在它们搭建的巢窝上偶尔叫上几声。辛梅告诉我她要回老家了。临行前,她送给我一个日记本,我送给她一支钢笔。自此,我俩再也未能相见。每每站在榆树下,往日情景就会历历在目。
父亲栽下的这棵榆树不仅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是他一生的不舍。在步入晚年不得不住到城里的那些日子,父亲整日念念不忘老榆树,常常给孙辈讲述当年在榆树下给乡邻讲三国、说水浒的情景,让小辈们对榆树也有了许多美好的憧憬。
如今,我离乡已有三十多年。无论走多远,那棵榆树都会不时在眼前晃动,扎根在我心里。我忘不了这棵门前的榆树,因为那是我的根、我的乡魂、我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