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深耕“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隐珠街道持续提升网格管理精细化水平,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逄淑磊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网格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对网格服务的满意度,今年以来,隐珠街道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强化基层治理阵地建设,汇聚多方优势,推动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网格治理水平,做好民生服务“大文章”。

  聚焦党建引领
  筑牢堡垒根基的“深度”
  隐珠街道按照“党建引领、网格覆盖、服务为先、优化治理”的总体思路,将全街道划分为45个二级网格、83个三级网格、1168个微网格,全面构建“小区(网格)党支部+基层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长”的层级式网格化治理模式。
  同时,不断建强“44个社区党委—120个小区(网格)党支部—296个楼院党小组—2329名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引导153名兼职委员、8800余名在职党员投身大党建发展格局。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实地观摩等形式,定期开展小区党支部党员培训,全方位提升骨干队伍综合素质,实现以党员引领“打头阵”带动居民“当先锋”,将“大网格”细化成“小邻里”,实现组织覆盖100%。
  聚焦部门联动
  拓宽基层治理的“广度”
  隐珠街道全力打造“1+N”的警地联动调解中心,将公安、司法、社会治理、调解志愿者等多元力量进行整合,形成了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大治理、大联动、大调处”社会治理格局。
  隐珠街道调解中心坚持多元联动,整合110与12345、“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联动渠道,高效流转、协同处置邻里、家庭、合同、劳资等纠纷。同时,创新社会参与,建设“调解专家库”,遴选“首席调解员”“金牌调解员”66名。在接到当事人“点单”申请后,根据居民的调解诉求及时“派单”,指派相关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1+N”的警地联动调解中心在两个月的试运行期间,联动调处化解非警务警情类纠纷368起,成功调处疑难复杂纠纷46起,事件解决率、处置满意率同比提高12.18%。
  聚焦多元共治
  营造积极参与的“热度”
  隐珠街道创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共同参与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采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等方式,打造了由网格长、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等组成的网格队伍,切实提升网格治理服务效能。
  此外,不断放大“隐珠家话”议事品牌效应,制定《隐珠家话议事协商机制基本运行规则》,实现议题提报、议事解决、评价监督有据可依、回溯可查。隐珠街道还依托“1+4+N”议事协商平台,制定《小区议事方案》,培育“居民Talk说”“邻里会客厅”等议事协商品牌,探索构建小区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与居民群众沟通的有效渠道。目前,各小区通过议事协商,解决各类问题180余个。
  聚焦群众需求
  提升网格服务的“温度”
  隐珠街道坚持需求导向,以解决群众小微困难、个性诉求为方向,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线下依托初心驿站“隐珠家话”邻里议事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网格员、“骑先锋”兼职网格员、楼栋长和在职党员志愿者的作用,通过走访入户、召开议事会、设立心愿墙等方式,多渠道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线上利用“新新向党”“社区E家”以及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征集群众“微心愿”。
  社区党委将收集到的“微心愿”进行梳理汇总、核实审查、登记入册,并通过“诉速办-党建引领”平台、“社区E家”、微信群等方式,积极动员在职党员、联建共建单位等进行认领。同时,对“微心愿”完成情况制定跟踪随访计划,明确完成时限,如实记录情况,对于实现难度较大、搁置时间较长的“微心愿”,由社区党委发动党员“兜底”认领或由党组织指派兑现。巩固建立心愿落实服务评价制度,邀请“微心愿”发起人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结合“社区E家”积分管理系统,对认领“微心愿”的志愿者进行积分奖励。今年以来,街道已累计接收居民“微心愿”434条,发布群众“微心愿”服务项目77项,认领“微心愿”668人次,开展积分兑换等活动30余次,完成“微心愿”400余个。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