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检察助力,化解七年忧“薪”事

区检察院探索多元化“检察+”协作模式,高质效办好群众“急难愁盼”案件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本报通讯员 刘金丽 石艺
  
  “7年了,我们终于拿到了全部工钱。这都多亏了检察院的帮助,谢谢你们。”近日,王某等8名当事人通过法律援助律师向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民检察院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
  2017年,包工头李某因用工需要,雇佣王某等8人从事木工工作,但一直未支付人工费。经协调,2021年,总包方某公司与王某等8人签订《如期偿付人工费协议》一份,承诺分四期支付所欠人工费。支付部分费用后,双方却因人工费是否包含生活费等问题产生争议,总包方拒绝后续支付。
  王某等人多次催要无果后,于今年1月找到西海岸新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该中心根据前期与区检察院会签的《关于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立即将线索移送至检察机关。
  收到线索后,区检察院迅速启动调查核实程序。经审查案情经过、证据材料、总承包公司及王某等人身份情况,认为李某欠王某等8人劳务报酬情况属实,王某等8人系农民工,享有追索劳务报酬的权利并有起诉意愿,符合支持起诉条件,遂作出支持起诉决定。在王某等人向法院起诉的同时,主办检察官将支持起诉书送达法院。
  在区法院立案后,检察官第一时间联系承办法官,就案情、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意见等情况进行沟通对接。经准确释明责任、详细释法说理和积极宣传引导,最终,总承包公司同意与王某等人达成调解协议,并于调解协议签订后7日内将剩余欠款181674元支付完毕。至此,王某等人的劳务报酬在7年后终于全部支付到位。
  今年以来,区检察院通过与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协作机制,共获取支持起诉案件线索13件,经线索排查后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1件,已调解结案10件,累计帮助当事人追索劳动报酬23.4万余元。下一步,区检察院将持续落实“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要求,探索多元化“检察+”协作模式,共同推进民事检察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建设,高质效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个“急难愁盼”案件,切实为当事人提供更多司法救济和帮助,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