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服务桥,拓宽就业路
黄岛街道创新“三维拓展、三措并举、三力同驱”,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本报记者 丁霞
今年以来,黄岛街道从高校毕业生求职体验的全方位服务视角出发,持续创新“三维拓展、三措并举、三力同驱”举措,进一步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机制,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效能,优化就业与创业环境,稳步推动人才回流,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三维拓展<<
扩大吸纳就业“蓄水池”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街道深挖533家企业(项目)用工需求,建立‘岗位收集—供需对接—送人上岗’全流程机制,打通市场化就业绿色通道。”黄岛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杨军说,今年以来,累计发布高校毕业生优质就业岗位1360余个,帮助316人实现就业。同时,加快推进“直补快办”模式,兑现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等政策,累计发放补贴63万元,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为布局创业空间大平台,黄岛街道通过立足晨光园商圈、服务幸福小镇管区辐射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创业型社区建设,全方位搭建青年群体留区返乡就业创业大平台,形成“一区域一特色一品牌”的就业创业空间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已吸纳青年群体创业283家,带动就业585人;持续落实政务服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依托社区便民服务站,完善基层人社服务并联审批、一站办结服务模式,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80万元。
此外,黄岛街道建立以街道综合性零工市场为主体、社区“就享家”零工驿站为补充的灵活就业服务体系,通过“零工市场+第三方共建”模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信息发布、就业指导、权益保障等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以直播带货、在线教育、DIY手工坊等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就业。目前,已通过社区吸纳、企业共建等方式,推出灵活就业岗位约130个。
>>三措并举<<
搭建就业对接“中转站”
黄岛街道优线上线下招聘机制。线下升级大学生招引直通车,推出返乡大学生新春专场招聘会、“青雁归巢”就业座谈暨“家门口”招聘等系列活动。线上依托新区“就业创业一张图”数字导引信息归集优势,提升了就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通过“点单式”需求反馈,推出直播带岗、沉浸式探企等特色招聘,实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人岗匹配度高达90%以上。“街道今年共开展‘悦创新黄岛’系列线上线下招聘会19场,组织1370家企业提供岗位26632个,达成就业意向8300余人,实际促成就业5290余人。”杨军说。
黄岛街道健全“政校企”协作机制,完善“政府+企业+高校”协作促就业机制,组织开展“共驻共建 共同发展”校企双进活动5场,邀请200余名青年人才开展座谈交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创业辅导”就业服务大礼包,实现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
同时,积极探索“实习+就业”引才机制。实施“青雁归巢”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推出“暑期公益课堂”,通过高效整合社区服务资源,组织一批发展潜力大、社会效益佳、留用率高的见习项目,招募社区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与知识优势,为辖区的孩子们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暑期见习活动结束后,共有13名返乡大学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实现直接就业。
>>三力同驱<<
筑牢就业保障“压舱石”
“我们通过创新技能提升服务、完善‘家门口’就业服务、帮扶重点群体‘三力同驱’稳定就业根基。”杨军告诉记者。在创新技能提升服务方面,依托“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开展“社区微业技能学堂”公益性求职创业培训活动,通过整合社区人才资源,精心打造了由高校专业导师、社区干部、企业人才组成的首支专业化求职能力培训队伍,定期联合辖区企业举办求职大讲堂。截至目前,共举办“社区微业”免费特色技能培训3场、暑期“创业进社区”活动4场、大学生返乡就业体验训练营2期,邀请创业导师提供团队构建、创业指导、成果转化等服务5次。
黄岛街道完善“家门口”就业服务,联合辖区大型企业发挥政策双向减负稳岗杠杆效应,共同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启动“‘职’引未来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为留区青年人才提供“住宿+就业”服务,减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目前已促成留区高校毕业生就业72人。
在帮扶重点群体方面,黄岛街道以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为重点,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工作台账,16支就业小分队结对116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动态掌握学生求职意向,点对点推送岗位信息,每月提供就业指导不少于3次,实现“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全街道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帮扶率达100%,其中通过帮扶实现就业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