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工作时间弹性、管理模式灵活……新区创新推出“妈妈岗”就业新模式

暖心“妈妈岗”,上班带娃两不误


  左:奥合源服装有限公司车间内,李增美(左)熟练地操作花样缝纫机。   右:弹性工作岗位让宝妈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游刃有余。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静

  想重返职场,却有育儿带娃的负担;为了照顾好家庭,只能牺牲职业发展……无法兼顾家庭和事业是摆在许多育儿妇女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这一困局正被西海岸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就享家”项目推出的“妈妈岗”模式逐步打破。
  “妈妈岗”,顾名思义,是一种专为母亲群体开设的岗位,由政府鼓励引导、企业等用工主体开发设置,主要用于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这一岗位依靠弹性工作时间、灵活管理方式,帮助她们在获得稳定的收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让她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和家庭。
  以青岛奥合源服装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妈妈岗”模式的积极践行者,该企业通过为宝妈定制弹性工作岗位,真正做到“家庭与事业两不误”。如今,宝妈重新回到职场已不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而是实现家庭和事业平衡的新起点。

  弹性工时
  找到事业家庭平衡点
  “哒哒哒……”9月27日,青岛奥合源服装有限公司车间内,缝纫机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有序地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专注剪裁、缝纫。
  43岁的李增美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花样缝纫机,“我在给羽绒服做充绒内衬。”她一边笑着介绍,一边手指飞快地穿梭在布料间。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曾在家庭和事业之间难以抉择:既希望能照顾孩子,又不愿意放弃工作带来的收入。这样的两难困境一直让她苦恼不已。
  这一切在她加入“妈妈岗”之后彻底改变了。“现在每天早上送完孩子,我再骑5分钟电动车就能到厂里。”李增美说,这份工作不仅离家近,工作时间也很灵活。她可以根据孩子的作息调整上班时间。尽管正常工作时间是从7点半开始,但她可以推迟到8点上岗,而下午下班时间则在5点到6点之间自由选择。“这样的安排能持续到孩子上高中,我再也不用为照顾孩子和工作挣钱发愁了。”李增美笑着说,脸上满是轻松与满足。
  更让李增美感动的是,工厂对宝妈的特殊需求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她说:“上班期间如果家里有急事,和上级报备后可以暂时离岗,处理完再回来,特别灵活。”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李增美觉得“妈妈岗”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宝妈们的特别关怀。
  45岁的魏建花也有同样的感受。作为一名曾在销售行业打拼多年的“职场老兵”,她曾被高强度的工作和频繁的加班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她每天忙得团团转,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照顾。回想那段日子,魏建花直言:“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她加入了离家仅十分钟车程的奥合源服装有限公司。“终于找到了最理想的平衡点,工作和生活都有精力照顾到。”魏建花笑着说。
  在奥合源服装有限公司,像魏建花和李增美这样的宝妈还有很多。她们通过“妈妈岗”找到了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点,灵活的工作时间让她们不再为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冲突而苦恼。如今,她们的工作生活井然有序,忙碌中透着从容。

  灵活管理
  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

  作为一家服装加工企业,青岛奥合源服装有限公司每月的订单量高达六七千件。然而,无论订单日期多么紧迫,公司依然推行弹性工作制度,保留了灵活的管理模式,让员工们能够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据了解,企业的90多名员工中,大多数都是住在周边的宝妈。为了让她们能够同时兼顾家庭与工作,工厂取消了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并采用计件工资制:员工的收入由完成的工序数量决定,每位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上班时间。
  “手快的员工一天能赚160元左右,手慢的也有130元上下,月收入维持在3000到4000元之间。”工厂负责人韩玉欣介绍道。她表示,这样的薪酬安排,不仅让员工可以自由分配时间,还可以激励她们快速高效完成每一件任务,从而更好地提高收入。这种灵活的制度设计,避免了传统的“坐班”制度对员工时间的限制,让宝妈们能够在接送孩子、照顾家庭的同时,不影响工作进度。
  如此灵活的管理制度会不会影响公司的整体运营?答案是否定的。
  韩玉欣解释说:“我们虽然没有严格的打卡制度,但员工们非常自觉。”在这里,每个人都在自己设定的时间内到岗,并在下班前高质量地完成当天的生产任务。企业的信任与尊重,换来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宝妈们不再因固定的工作时间而感到压力,而是发自内心地为公司付出。“我们希望每位员工都能无后顾之忧地工作,不再因兼顾家庭和工作而感到困扰。”韩玉欣表示。
  时间可控、管理灵活、按件计酬……新就业模式帮助广大宝妈在“家门口”灵活暖心就业,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双赢。

  政策加码
  让更多宝妈重返职场
  “妈妈岗”的成功落地,离不开社区的积极推动与资源整合。为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宝妈重新进入职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各社区通力合作,建立了“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调研、居民走访,逐步摸排出宝妈们的求职需求。同时,与企业用工需求一一对接,形成双向推荐的就业机制,为宝妈们量身定制合适的岗位。
  “特别是对于‘二孩妈妈’这种家庭责任重的群体,我们会详细记录她们的需求与特长,再通过平台为她们精准匹配岗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人才中心就业创业平台建设科负责人曹杰表示,这种模式不仅让宝妈们能够就近就业,还大幅提升了就业的灵活性。
  自2023年以来,新区启动“社区微业”系列活动,在全市率先建设“就享家”乐业服务站。目前,28个服务站已在全区各镇街落地生根,打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精准摸排育儿妇女、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需求,再结合企业用工状况,这些服务站成为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桥梁。
  “妈妈岗”不仅是一种创新的就业模式,更是社会对女性承担家庭责任的理解与支持。今年9月,省妇联和省人社厅发布的《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更多用人单位推出弹性工作方式,为女性提供多种灵活的就业选择。
  政策的引导和推动,让这一创新模式有了更坚实的保障。接下来,新区将继续通过“妈妈岗”模式,深入挖掘社区内的潜在劳动力资源,并与更多企业达成合作,提供更加多样化、灵活性的岗位选择,为宝妈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宝妈重返职场,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