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赵文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明确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已经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鲜活生命力。奋进新征程,全面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意蕴,能够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以更加磅礴的实践伟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全过程人民民主凝结党百年民主智慧结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人民民主建设随之不断深化和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领导工农运动、职工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群众运动,带领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核心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得到广泛实践。其中,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进一步明确了人民的中心地位,确定了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道路,人民民主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广大群众的民主新需求作出回应,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发展、实现民主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制度、实践创新的集大成,是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领域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鲜活地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优势,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规划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呈现。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现代化,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奋斗中,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这项宏伟事业的建设主体,更是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承载主体,因此必须要立足于“人民”这个基点,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了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根本上契合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以完整的制度程序与参与实践,使全体人民通过各领域民主制度及各层次民主渠道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使现代化更好地回应人民诉求和需要,为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供了坚实支撑。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依靠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路径,能够大力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社会的发展活力,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和完善提供内在动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辟发展空间。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被实践证明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发展模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民心、汇聚起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民主观的核心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根本依据和内在逻辑就在于这是一种“全链条”式的民主。从国家机构运行到基层社会治理、从重大立法决策到依法依规治理、从公共权力制约到人民权利保障、从民主选举到民主协商、从民主决策到民主管理、从民主参与到民主监督,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良性互动的制度链条,因而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新时代,改革创新的目标导向更加明确、内容主轴更加清晰,而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在横向上通过广泛的民主参与实现各主体的利益协调,在纵向上将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相统一,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建共治共享的团结安定政治局面。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民主形式,破解了人类现代化的诸多难题,成为当代非常成功的现代化案例,无论是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还是综合国力的提升,都是有力印证。概言之,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守住人心、凝聚民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有品格,必将继续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展现强大力量。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站在新起点上,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必将焕发前所未有的智慧、保持一往无前的勇气,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上凝聚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