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卫街道高效完成老卫城片区恒光热电万余米废旧供热管线拆除工作
拔掉“钉子”,老卫城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祁璟
老卫城片区是灵山卫街道乃至全区尚未改造的超大“城中村”,基础设施老化、管理弱化等问题长期存在。其中,建设于1990年的老旧供热管线,因供热更新换代而处于停用废弃状态,这些“上天入地”的废旧供热管线不仅影响居民出行,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为在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谋得先机、争取主动,灵山卫街道超前谋划老卫城片区更新建设,提前启动恒光热电万余米废旧供热管线拆除工程,仅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全部拆除任务,切实提升了城市安全韧性,改善了人居环境。
据悉,为做好废旧供热管线拆除工作,灵山卫街道成立工作专班,由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顶格协调,分管负责同志一线挂帅,下设5个工作组,明晰责任、上下贯通、推进有力。工作人员对8142.3米的架空管线和2170.6米的地埋管线进行实地探查,全面摸清现状底数、现场环境,为后续拆除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街道还确立“先易后难、点位作战”的施工原则,分两个组、六个路段进行推进,确保拆除工程提速、提质、提效。
此外,灵山卫街道多次召开沟通协调会,灵山卫司法所、律师等全程介入,通过“情理法”相结合,与项目方在一周内达成拆除协议。相关社区及合作社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组成群众工作组,分区分片上门入户劝导沟通,提前争取到100余家供热管道镶嵌在墙体内、广告牌内的商户企业的支持、配合。街道还协调相关单位对老卫城片区30余处裸露、下垂、散乱无序的线缆进行规整,在配合管道拆除工作的同时解决了居民头顶“空中蜘蛛网”的乱象。
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过程对居民居住出行、商户经营的影响,灵山卫街道明确人性化施工原则,避免在人流、车流高峰时段施工,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研究,现场化解。
街道还将“安全至上”理念贯穿组织设计、施工拆除全周期,压实施工单位安全责任,配备安全监管员、“卫有我”志愿者,确保拆除全过程安全,并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常态化监管检查机制,做好长效治理文章。
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共享高品质生活。下一步,灵山卫街道将继续树牢“人民城市”理念,聚焦“惠民生、增活力、提品质、抓长效”,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对老化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城市能级品质跃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