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蒋玲玲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不仅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绘制了宏伟蓝图,更明确提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的实践要求。“发扬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一种工作方法,并将其细化为“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的具体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这四个方面的内涵,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不折不扣抓落实>>
  精准定位,确保方向不偏

  “钉钉子”首先在于精准定位,只有明确了“钉哪里”与“怎么钉”,才能把钉子“钉得准”“钉到位”。不折不扣抓落实,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改革方向的正确性与稳定性,确保制定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精准对接党中央的战略意图,不偏离、不变通、不走样。
  一是吃透要求,明确改革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出台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系统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核心要求、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通过反复学习和思考,对改革具体内容、实施路径和预期效果有清晰认知,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是精准施策,有效破解难题。我们要深入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定位、目标和内涵,以及与其他相关改革举措的关联。紧扣目标任务、紧贴发展实际,通过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设定时间表与路线图,确保举措能够精准对接实际需求,有效破解发展难题,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

  雷厉风行抓落实>>
  迅速行动,抢占改革先机

  “钉钉子”不仅要求精准,还需要“迅速”。雷厉风行抓落实,就是对速度和效率的双重强调,是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秉持的工作态度。新时代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战役中取得的成就,无不彰显了迅速响应与高效执行的重要性。
  一是要秉持“即刻行动”的自觉。面对改革中的紧迫任务,我们必须将决策部署即刻转化为实践动能,不能拖延、迟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要有马上就办的意识”“不能有拖延症”,特别是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机遇稍纵即逝,挑战若不及时应对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们应迅速亮出实招硬招,既要“深思熟虑而后行”,也应“深思熟虑而速行”。二是需具备“识局破题”的智慧。要做到雷厉风行,离不开对机遇的敏锐捕捉与把握。我们要精准研判局势,锚定既定目标任务,以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同时,也应不断革新旧有思维观念,以创新思路“破题”、创新方法“破冰”、创新举措“破局”,在破解难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中落实政策、创造佳绩。

  求真务实抓落实>>
  遵循规律,确保改革实效

  “钉钉子”必须坚持“真钉”和“钉真”相结合。求真务实抓落实,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照抄照搬。
  一是立足实际,作出科学决策。我们应深刻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力量,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力求掌握最原始、最真实的数据与资料。通过深入细致分析,准确识别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精准施策,确保改革举措的制定既科学严谨又贴近民生需求。二是注重实效,力戒不良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改革的大敌,会削弱改革的力度和效果,甚至让改革沦为空洞的口号。我们要坚决抵制这两种不良作风的侵蚀,确保改革举措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以改革的实际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尺,通过定期评估、反馈与调整,及时发现和纠正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改革举措能够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敢作善为抓落实>>
  勇于担当,强化落实质量

  “钉钉子”讲求重在执行、追求实效。党员干部作为改革先锋队和主力军,既要敢于担当,又要精于作为,以卓越的执行力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是要有胸怀担当的勇气与魄力。从最初的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愈发广泛,触及的利益愈发深刻,攻坚的难度也不断加大。面对改革的复杂局面与艰巨任务,我们要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勇于站在改革前沿阵地啃硬骨头、涉险滩,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投身改革事业,主动承担起改革的风险与责任。二是需有精进作为的本领与能力。通过持续学习、实践、反思与总结,全面提升履职尽责所需的各项本领与能力。特别要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掌握最新的理论体系、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以更加专业的素养和更加先进的方法,推动改革举措精准实施与高效落实。
  (作者系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高级讲师)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