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市井烟火

□丁福军

  每天早上五点,运送生活垃圾的车辆便会准时开到巷口,上早班的环卫工从巷子里拖出一桶桶生活垃圾喂给垃圾车,成为清晨巷道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街灯铺展着橘黄色的光,巷子里的热闹也准时开张了。
  那个维吾尔族的小伙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打好了好几坑馕,金黄色的馕,一叠一叠摆在两个大藤箩里,发出幽香细甜的气息,勾人味蕾。这是早起上学的初高中女生们的最爱——“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其实,这只是借口,她们最爱的是那制馕的人,小伙子一头半卷曲的黑发,戴一顶歪斜的棒球帽,眼睛是纯蓝中掺一点傍晚的浅灰色,古铜色皮肤,带点风霜的小沧桑,双眸中带点忧郁的迷人气质。一群小女生趋之若鹜,每天按时报到,她们轻踏巷子里青石板上的晨光,接过那一张金黄色的馕,看一眼压在棒球帽下那俊朗的面容,即便是惊鸿一瞥,也定会有一天的好心情。
  榆林仝记羊肉汤锅“咕噜咕噜”响着,热气腾腾。他家制作的大饼一寸来厚,切成俊俏的大长棋子块,羊汤泡饼,也是一绝。那大饼表面微黄,散乱撒点芝麻,看着木敷敷的,没有什么,但吃到嘴里,那面的轻甜、轻糯、轻酥却让人回味无穷,也不知是怎样的配方工艺做出了这样的美食。
  周边郊区卖菜的阿爷阿姑阿婆也推着挑着挎着为数不多的各色青菜进了巷口,找一个摊位开始分斤分两。其余小超市、五金店、馄饨馆、拉面馆、油条馅饼豆浆铺等,也都各自开张,忙忙碌碌,衣食住行用,无所不有,巷子里早市的烟火味瞬间拉满了。
  幽深的市井巷子里,或许陈旧灰暗,低处湿湿的墙上,时有苔藓密密生长,但再嘈杂局促也挡不住那满满的烟火气。这就是我们五脏俱全的日常生活之地啊!有缘聚拢来,便是烟火,随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喜怒哀乐,过平凡的市井烟火生活,这种平凡的日子,蕴藏着一个时代最丰富生动的生活内涵,这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日常,才真正构筑了我们生活的血肉,才是最踏实的生存本真。
  社会再进步,时代再发展,市井烟火永远不可或缺,它既有平实的安稳,又有蹦跶的热闹,更有四季三餐的丰实。生活原本就是一场街头巷尾的幸福,在滚滚红尘里走流年,永远是愉快而又难得的,细水流年的日子,才能真正源远流长。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