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贸片区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项目立项到开工时间由10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1至7个工作日
为项目开工装上“加速器”
□本报记者 刘腾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今年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标准地审批事项全承诺、拿地即开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片区推动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由原来平均10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仅需1至7个工作日,极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据悉,青岛自贸片区将标准地的区域评估、通平条件、指标标准、审批事项组件集成等深度融合,提前到土地出让前,由片区管委统一组织实施,形成一套出让前的筹划工作成果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拿地后需要开展的开工准备类工作,为“拿地承诺即开工”奠定坚实基础。片区创新推出“招商白皮书”制度,将土地出让前政府部门已经完成的各类筹划成果及信息进行汇总,方便用地单位提前全面掌握土地现状,极大降低了拿地后进行土地整理、评估、设计等相关工作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助力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海尔水联网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开工。
青岛自贸片区将标准地开工涉及的审批事项进行一揽子个性化组合,利用土地出让前公示公告时间,结合告知承诺有关要求,同步进行各类审批的模拟审核,提前做好拿地后各类审批证照的发放准备,支撑土地成交后立即发证。利用土地公开出让的时间空隙,主动靠前服务,指导企业提前准备各类审批材料,组织各相关部门同步开展模拟审批,创新性形成工程建设设计要点“标准图册”,指导项目高效完成各类规划设计,尽可能避免反复修改、效率低的情况。以青岛中集普威新能源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这种方式,将常规3个月设计方案编制时间缩短至7天,常规反复十余次的审查修改缩短为1次,保障项目尽早开工。
企业竞得标准地后,按照承诺制有关要求,在签订土地出让成交确认书、建设项目履约监管协议、土地出让合同时,企业无需提交重复的或可共享的各类申请材料,审批部门并联办理项目开工阶段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同步发放施工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各类证照,实现企业“拿地承诺即开工”。
青岛自贸片区采取组件集成制审批方式核发许可,企业只需填写“告知承诺书”,提供申请书、承诺书、设计方案等必备的申请资料,施工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证照可实现当天多证齐发,让企业真切感受前置服务带来的便捷。依靠该制度,青岛中集普威新能源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由原先平均10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以内,以贷款1亿元人民币、贷款利率4.75%计算,可节约成本100余万元。
下一步工作中,青岛自贸片区将持续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