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完善配套,让企业项目不“气短”

董家口经济区持续做好供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支撑

  □本报记者 董梅雪

  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而供气是基础设施配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董家口经济区通过在供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项目落地、服务企业建设,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能源基础。
  今年10月份,董家口新材料及绿色化工科创园中试基地项目建设急需天然气能源支持,园区内企业青岛西海岸实华天然气有限公司了解到这一需求后,积极对接项目,主动上门服务,提前谋划气源接入方案,最终依托周边现有天然气管道,为项目开出DN200气源接口。仅用时1个月,保障中试基地项目的天然气配套管线便已完工。
  青岛西海岸实华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亭告诉记者:“目前,这条管线已具备供气条件,供气量最高可达每天10万方,将来能够保障中试基地项目投产,提供绿色清洁的天然气能源。”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实华天然气有限公司自落户董家口经济区以来,主要从事城镇燃气经营、清洁能源供应服务,以及CNG、LNG等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董家口经济区依托实华天然气等项目,配套建设各类燃气管线40余公里,为海湾化学、渤海粮油、惠城环保、邦拓球团、海力加等企业供气,每天的天然气供应量达49万方。
  2023年9月8日,青岛市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园(董家口园区)揭牌,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实现双电源、双水源、多气源等基础设施的“九通一平”,形成集“海、铁、公、管廊、长输管道”于一体的集疏运体系。其中,现状500千伏观龙站、2×350MW热电联产项目作为上游电源,为园区企业提供双电源保障;严格实施分质供水,除常规水源外,利用碧水源海水淡化厂为园区提供工业用水;依托中石化、中石油长输燃气管道和中石化LNG上游气源,分别实现新奥、实华等多气源、多通道天然气供应,保障企业项目稳定用气。根据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发展特色,园区建设化工管廊架约16.6千米。通过管道运输,实现原材料从港口码头到企业罐区运输“端对端”无缝衔接,在减少运输损耗的同时节省了企业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公用工程设施一体化发展水平。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