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算好明白账,拓宽增收路

六汪镇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本报记者 梁玉鹏

  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壮大村集体经济,自今年4月以来,六汪镇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多措并举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子,持续拓宽村集体增收新路径,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清理陈年旧账
  扫清发展障碍

  12月25日,在六汪镇王家庄村村委会办公室内,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几名村民正围坐在桌前,对照着账本记录核算相关债务。
  “由于种种原因,村庄账目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彻底梳理清算了,导致村庄资产底数不清,这严重阻碍了村庄未来发展。”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增彬告诉记者,为了彻底理清过往账目,在镇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王家庄村从今年8月开始组织开展动员工作,但由于账目繁杂和时间久远等问题,导致村庄“三资”清理工作困难重重。
  王增彬表示,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清理行动选择从村干部和党员开始,随着这一突破口的打开,村庄整体的“三资”清理工作逐步进入正轨,每天都有村民带着账单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进行账目梳理清算。“面对大量数据,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每一笔账目都小心翼翼地核对,该交集体的交集体,该给村民的给村民,绝不留下‘糊涂账’。”王增彬说,通过此次“三资”清理工作,村集体之前近100万元的债务全部理清,进一步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也为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扫清了障碍。

  借力交易平台
  增加集体收入

  早在2021年,六汪镇柏乡三村就完成了“三资”清理工作。如何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助力集体经济增收成了村庄负责人考虑的新问题。
  “今年10月,我们将村集体的两块土地和一处厂房挂到由区农业农村局和青岛市产权交易中心在六汪镇联合打造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招租,不到半个月,三处集体资产就租出去了。”柏乡三村党支部书记李功存告诉记者,“与传统招租方式不同的是,该中心交易平台采用竞价的方式对外招租,这三处集体资产的最终成交价比起拍价翻了一倍,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6万余元。”李功存说道。
  据了解,青岛西海岸新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位于融合富民行动六汪运营中心二楼,是全区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集“交易中心+数据中心+金融中心”于一体。该中心通过搭建“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管理服务体系,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收费标准,以“六个统一”工作模式建立全区农村产权交易一张网,构建覆盖全区、组织健全、功能齐全、行为规范、管理严格的农村产权管理服务平台。

  全面梳理排查
  筑牢振兴基础

  “‘三资’清理工作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不重不漏的原则,由村两委干部对村、组集体所有资金、资产、资源逐个过筛、登记汇总,摸清村集体‘三资’管理运营情况和合同签订底数。镇工作专班定期到各村梳理排查,主要针对非家庭承包地的动态管理和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租金缴纳不及时、合同签订不规范、决策程序不民主等四种行为进行摸排和整治,进一步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盘活资源促进集体增收。”六汪镇农业农村中心经管站负责人宋翠芬说,截至目前,全镇共清收账内内部往来、其他应收款及账外承包费等债权821.9万元;通过偿还、核销及规范账务,化解村级陈旧债务301.5万元;依法规范续签补签经济合同786份;通过法律专项服务项目以司法程序起诉立案追缴土地流转费案件44宗,已经判决23宗,清收土地流转费233.32万元。
  下一步,六汪镇将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资”清理整顿工作任务,确保各项收支业务、资产、资源完整准确入账,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群众认可,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资金安全规范运行,真正把农村集体“三资”盘盈、盘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基础。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