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蒜
□薛立全
腊八节清晨,我和妻子喝过腊八粥后,早早赶到附近的农村大集,选购货摊上的紫皮大蒜。腊八节腌制腊八蒜,是民间的传统,也是我们家多年的习惯。
我在年纪很大时才第一次吃到腊八蒜。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济南上学。小姨家在济南,每到冬天她都会腌制一些腊八蒜放在封闭的后阳台上。周末,我去小姨家赶上吃水饺时,她就会从容器里倒出一些腊八蒜,放到小碟里,作为吃饺子的佐餐。在我的老家,人们吃饺子时习惯蘸蒜泥,所以“腊八蒜配饺子”让我吃出了新鲜感,从此我便对腊八蒜念念不忘。
工作后住进城里,很快有了自己的小家,每次吃饺子都会想起别有风味的腊八蒜。因此,从婚后第二年开始,每年腊八节我都会让妻子腌制一些腊八蒜,供春节期间食用。
腊八蒜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从市场上购买个头适中、蒜瓣饱满的紫皮蒜,回家剥去蒜皮,把蒜瓣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放进容易密闭的玻璃容器里,把米醋倒入其中,以醋液淹没蒜瓣为宜,最后密封玻璃容器,放到室内的低温环境中保存,半个多月后就可开盖食用了。
如果你留心观察,可以发现玻璃容器里蒜瓣颜色的渐次变化,从开始的白色渐变成白中透绿,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翠绿色。整个过程像变魔术一般,非常奇妙,让人赏心悦目。
大年三十,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热腾腾的饺子也端上了餐桌,腊八蒜经过二十多天腌制,成色和味道都达到了最佳。寒冷的冬天里,翠绿如玉的腊八蒜为餐桌增添了一抹亮色,并让人食欲大增。这时的我,往往等不及复杂的饭前餐桌礼仪结束,就会忍不住开吃。饺子外滑里嫩、鲜香浓郁,腊八蒜清脆爽口、酸中带甜,两者搭配,既解油腻又开胃口,能激发出美妙的味觉体验,食之久久回味。
腊八蒜腌制时间的长短对口味影响很大。若腌制时间过短,蒜瓣尚未变色,口感辛辣。但是,腌制时间过长也不行。记得某年腊八节,我多腌了几瓶腊八蒜,寻思可以多吃些时间,并且还想当然地认为腌制时间越长,蒜瓣越容易入味。结果年后气温渐渐升高,我便把剩余的腊八蒜放进冰箱里冷藏保存,直到夏天才开瓶食用。彼时的腊八蒜,色泽暗淡、外形干瘪、口感涩艮,失去了原有的风味。
腊八蒜不光好吃,还具有良好的营养和保健功效。大蒜的抗氧化作用很强,常吃能延缓人体的衰老。2019年,国内科学家从腊八蒜中首次发现三种新型活性肽,这些活性肽具有显著的抑菌性,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
民间谚语云:“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账的还钱。”腊八蒜因其实用性和“腊八算”的谐音,早些年曾当作无可代替的年关要账伴手礼。据说,先前各家商号都要在腊八节这天关门清账,盘算一年的盈亏,对外面的欠账开始催收。临近年关,尽管欠账需要归还,但贸然登门要账总显得唐突、生硬,中国人办事讲究面子和彩头,把尴尬的事做得尽量委婉一些,腊八蒜的“蒜”和“算”同音,债主到欠账人家要账都会带上一些腊八蒜,欠账的人见到腊八蒜后,自然心领神会,心照不宣,提醒自己:“欠人家的账年底也好结清了!”这样要账的和还钱的都不失面子,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腊八蒜更加声名远播了。
今年的腊八蒜,我腌在一个更高级的玻璃磨口瓶里,放在后阳台阴凉显眼的位置,随时可以看到瓶内大蒜颜色的变化,待腊八蒜变成翠绿色时,春节也就到了。到那时,腊八蒜又会隆重登上年夜饭的餐桌,成为不可或缺的佐餐,它和饺子完美搭配,吃出的将是新春快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