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元宵虽美味,千万别贪吃

老人儿童及糖尿病患者更应谨慎食用,专家支招如何健康吃元宵

  □本报记者 龚鹏

  “昨天吃了不少元宵,晚上开始肚子疼,今天早上起来疼得更厉害了。我有糖尿病,平时血糖控制得还算可以,但昨天的元宵馅儿太甜,导致血糖一下子升高了……”日前,在隐珠街道风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岁的市民夏先生捂着肚子对该中心医疗综合科负责人、主治医师逄飞说。“您的腹痛很可能是由于元宵吃多了,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引起了消化不良。对于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群来说,过量食用元宵还容易出现血糖波动。”逄飞说道。
  随后,逄飞给夏先生开了缓解肠胃痉挛和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并叮嘱他近期多吃清淡的食物,如适量白粥、面条等,尽量别吃元宵以及鱼蛋奶肉等。他特别提醒夏先生:“一定要控制饮食,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过量食用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还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引发其他并发症。”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美味的元宵,成为人们庆祝佳节的重要方式。元宵不仅美味,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食用时需讲究方法,不可贪多。
  据逄飞介绍,元宵的主要成分是在中医里被誉为“脾之谷”的糯米,其味甘、性温,能滋养脾胃,为身体提供温暖和能量。此外,元宵中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多种维生素,这些成分在冬季能迅速转化为能量,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增强免疫力。
  然而,尽管元宵营养丰富,但其热量也相对较高。以黑芝麻元宵为例,每100克黑芝麻元宵中大约含有13.8克脂肪、4.4克蛋白质以及44.2克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增加胃肠道负担,甚至引发腹胀、恶心等不适症状。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谨慎食用元宵。“每年元宵节后,各个医院门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因进食过量元宵导致肠胃不适的病例,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这提醒我们,元宵一定不能贪多。”逄飞提醒道。
  那么,如何健康地吃元宵呢?逄飞给出了他的建议。
  “首先,要控制食用量。汤圆的热量较高,建议每次食用不超过5个,既能品尝到美味,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元宵,即使是无糖元宵也应适量食用,因为糯米粉本身也会转化为葡萄糖,属于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其次,吃元宵时可以搭配一杯绿茶或红茶,以帮助消化。”逄飞还建议市民朋友吃饭时先吃蔬菜,再吃元宵,最后以高蛋白食物收尾,这样可以平衡营养摄入、减轻胃肠负担。
  “此外,吃元宵时还需注意食用方式。元宵最好煮食,并连汤一起食用。因为元宵经水煮后会有不少营养成分溶在汤里,喝点汤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吸收,可防止B族维生素的流失。尽量减少食用油炸元宵,尤其是对于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来说,更要慎食。”逄飞表示,放凉的元宵质硬黏腻,不易咀嚼和消化,因此最好趁元宵温热时食用;小孩和老人吃元宵时要预防意外的发生,如果出现卡喉等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