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六大行动为教育插上“数智翅膀”
□本报记者丁一
日前,西海岸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会召开,会上发布了《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开展区域数字联盟引领示范行动、数字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融合教学模式研究行动、数据赋能课堂提质行动、人工智能课程深耕行动、智慧五育特色创建行动等六大行动,将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拓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计划》明确了实施目标,到2027年,城乡学校全面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数字教育体系,切实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人工智能学习场景,教育教学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应用水平持续提高,数字服务质效全面彰显,数字共享范围逐步扩大,师生数字素养整体提升,数据治理与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成熟范式和典型案例,建成“结构优、效能高、场景活”的数字教育新生态。
实施区域数字联盟引领示范行动
组建全区数字教育联盟,实施“人工智能+教学”梯队式试点引领工程,带动全区学校完成数字化教学“六个一”任务,即每校一个数字化核心团队、一个数字化赋能教学模式、一个大数据分析方法、一个智慧作业精准管理策略、一个数字化校本研究课题、一个数字化教育特色应用场景,通过校长引领、核心培养、标准考核、成果萃取,形成体系化研究成果,提升全区教育数字化水平,提高学校数字化育人能力。
2025年遴选第一批“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学校和培育学校,成立数字教育联盟,形成初步成果;2026年遴选第二批试点学校,凸显示范引领作用;2027年遴选第三批试点学校,形成特色成果与示范经验。
实施数字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未来三年,新区将成立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大数据分析中心组,组建分学段分学科分专题的精准教学与数据分析研究体,深化智慧备课、智慧上课、智慧作业、智慧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开展全区数字素养培训与测评、小切口数据分析与课题研究、智慧教学课例与案例评选、数字教育基本功比赛等,提高教师对大模型、智能体、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教师职前培训和职中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100名区级数字教学能手、数字教学名师。
2025年遴选第一批数字教学能手;2026年遴选第一期数字教学名师;2027年实现数字教学能手全学科配置、数字教学名师教育集团全覆盖。
实施融合教学模式研究行动
《计划》要求构建学科特色鲜明的智慧教学模式,研发适配学科特征的精准教学策略;推进DeepSeek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研究,培育智能师生助手,通过智能技术实现教学活动优化与深度学习养成;开展精准教学研究,探索基于大数据分析、精准指导、分层设计的精准教学学科模式。
2025年形成小学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新型教与学模式;2026年延伸至初高中学段各学科;2027年完成各学段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建设。
实施数据赋能课堂提质行动
根据《计划》,新区将探索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力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学科数据分析模型,实现精准学情诊断、精准活动指导、精准达标检测、精准作业布置;开发学科知识图谱,支撑学情靶向诊断;研究数据驱动教学优化的路径、方法与策略,形成智能技术支持的质量提升实施体系。
2025年探索小学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堂数据分析模型;2026年延伸至初高中学段学科,初步形成数字赋能课堂质量提升指导方案;2027年形成各学段全学科数字赋能课堂质量提升指导方案。
实施人工智能课程深耕行动
《计划》明确开齐开好人工智能课,开发人工智能课程资源,用好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区级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探索大模型教学与智能体教学,创新人工智能教学模式,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学习、智能体助学、大模型辅学等学习方式;完善区级人工智能竞赛体系,打造区级“一团队、一创新项目”,校级“一课程、一品牌”的AI教育品牌。
2025年初步探索大模型与智能体教学,开发区级人工智能课程资源;2026年推进全区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应用,争创央馆人工智能培训基地;2027年形成新区人工智能AI教育品牌。
实施智慧五育特色创建行动
《计划》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探索人工智能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应用,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智慧五育特色场景,打造沉浸式育人生态;通过场景探索、数据驱动和动态评价,形成“场景——数据——评价”三位一体的智慧育人体系,生成学生个性化成长画像,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试点打造5-10个智慧五育特色应用场景,开展多元化评价研究;2026年推出10-20个典型应用场景,初步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2027年形成学生五育评价特色经验,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