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高新区高标准建设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已集聚明月海藻等80余家海洋生物企业,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聚链成势 攀高逐新

▲艾迪森生物医药项目效果图
□本报记者 谭宁
今年1月份,省发改委、省海洋局公布第一批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认定名单,西海岸新区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成功入选。据了解,该集聚区位于青岛海洋高新区,规划面积约9.3平方公里,依托海洋高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集聚明月海藻、聚大洋藻业、科海生物、圣元营养、美泰科技、东海药业等80余家海洋生物企业,已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目前,该集聚区已成功筹建全国海藻生物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先后获批我国首个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首个海洋生物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海洋医药、海洋食品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拿下多个全球第一
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内海藻生物等主导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坚实,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全国第一、细分行业第一,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拥有全球最大的海藻酸生产基地,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工业园区。集聚区内海藻酸盐年产量2万吨,产能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行业内遥遥领先,明月海藻集团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40%、国际市场约占30%;聚大洋藻业集团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22%、国际市场约占25%。
其中,海藻酸钠具有规模优势,产品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产品品种多样,尤其是在行业特殊品种市场开发上,具有独特优势和成功经验,能够快速满足各类市场需求。明月海藻集团以海藻酸盐为主要原料,开发生产的纤维、薄膜、无纺布和医用敷料等功能性材料,市场前景广阔。该企业也是全球唯一具备海藻酸提取、湿法纺丝、无纺布加工、成品包装等一系列从海藻加工到制备功能性海藻酸盐医用敷料技术的创新型企业。
此外,东海药业是全国最大的微生态药品产业化基地,自主创研的微生态药品全部实现产业化,年产7亿片,成果转化率达到100%;科海生物公司聚焦“菌”“酶”两大技术核心,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衣康酸系列产品研产销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海洋微藻系列产品、海洋功能肽、异麦芽酮糖产业示范基地;美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早在2007年软骨素出口就占全国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软骨素生产能力在国内排名第一。
在拥有众多拳头产品的基础上,明月海藻、聚大洋藻业、科海生物、东海药业等集聚区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市场为纽带,开展跨地区、跨行业重组与兼并,完善主业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了一批科技型、创新型海洋生物中小企业,逐步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海洋生物产业生态。
精准招引龙头企业
加快延链补链强链
近日,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内的艾迪森生物医药项目开工建设,项目现场正在进行基础开挖、试验桩施工。预计2025年底完成主体施工,2026年6月建成投产。
该项目由美国三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艾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高端越橘叶黄素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车间、高纯度越橘叶黄素酯和玉米黄质晶体合成GMP生产车间、层析分离车间、物流仓储等。项目主导产品是以叶黄素二次提纯精致叶黄素酯和高纯度玉米黄质晶体,最终制成越橘叶黄素锌软胶囊(压片、凝胶)、玉米黄质凝胶胶囊及叶黄素酯软糖等生物医药制剂,广泛应用于眼疾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
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精深加工越橘叶黄素晶体(医药级原料中间体)250吨,越橘叶黄素有效含量达200吨,年产值2亿元,税收600万元,带动新增就业30人。
海洋高新区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创新项目招引路子,聚焦生命健康、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全力引进链主大项目,切实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步伐。去年以来,陆续签约引进了艾迪森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大项目6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这些项目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群化发展积蓄了澎湃动能。
其中,修正(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于去年开工建设,项目首开区主要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打造符合国家新版GMP标准的绿色智能化厂房,购置国内一流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设置前处理、提取、制剂等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项目后期将建设海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修正华东区域总部,主要从事新型海洋药物、海洋食品、海洋特膳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步建立符合GSP标准的全国性销售结算中心,全面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贸易于一体的海洋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条。
今年,海洋高新区将聚焦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建设总投资90亿元的修正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加速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言鼎生物医疗等大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争当省、市、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海洋高新区持续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加快建立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内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先后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15个、省级科研平台17个、市级科研平台39个,我国首个海洋生物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揭牌,成功创建首个国家海洋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与此同时,海洋高新区纵深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大力实施“梧桐树”聚才计划,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合作共赢。辖区企业与国内外2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主导的海藻寡糖制备中心项目已竣工。哈工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等高校院所已先后建成运行,高水平科创要素加快集聚,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为了以项目建设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海洋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力量集成、事项集成、审批集成、服务集成“四个集成”,聚焦项目建设、园区开发、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坚持挂图作战、攻坚突破,为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备案到竣工投产一站式全覆盖、一对一全程代办帮办等服务,打造服务效果最优、审批环节最少、办理速度最快的政务服务环境。
“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扭住海洋经济这个主题,以链主项目、特色产业、专业园区为发展主线,高标准建设现代海洋生物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桥头堡。”海洋高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促进部部长牟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