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区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已累计为3603家企业办理信用修复

信用修复激发企业“再生”活力

  □本报记者 王雪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将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企业在办理信用修复业务中遇到的诸多难题,精准定位解“难点”、破“堵点”,从审批材料的精简优化,到办理时限的大幅压缩,再到服务流程的全方位升级,多维度协同发力,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重塑良好的信用形象。
  截至目前,区市场监管局累计为3603家企业办理信用修复,有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实践样本。

  精简申请材料
减轻企业负担

  区市场监管局严格遵循“能减尽减、能合尽合”的基本原则,对信用修复申请材料进行全面梳理与深度精简:将经营异常名录、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三类信用修复申请材料统一压缩为“一表一书”(信用修复申请表、守信承诺书),不再要求企业自行提交纠正违法失信行为、履行法定义务等证明材料。
  材料提交方面,由企业自行提供证明材料变为执法部门通过网上、书面等方式核实,切实减轻企业举证负担,让企业得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进一步释放企业的发展潜能。“现在办理信用修复流程便捷了很多,大部分手续都由政府部门帮办。”刚为企业办理完信用修复业务的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表示。
开启绿色通道
业务当场办结

  聚焦企业“信用复活”迫切需求,区市场监管局构建分级分类限时办结体系: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时限从原本的15个工作日减至9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40%;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缩短了一半以上;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时限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4个工作日。
  不仅如此,针对企业上市、招投标等紧急需求,区市场监管局创新设立“信用急诊室”,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机制,最快实现当日申请、当场办结,确保企业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摆脱信用困境,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高效的政务服务为企业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
  3月13日,新区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信用修复,公司因地址异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参与项目投标时受到了限制,需要尽快完成信用修复。在了解到企业情况后,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开启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当场办结,次日企业顺利完成项目投标。
线上线下结合
畅通修复渠道

  为满足企业“信用修复”的迫切需求,区市场监管局全力畅通“线上+线下”双通道信用修复渠道。
  线上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行“一网通办”便捷服务模式,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完成信用修复申请,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线下在全区设立23个“信用驿站”,打造“即审即办”的高效服务场景,实现信用修复业务的快速受理、快速审核、快速办结,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此外,区市场监管局还编制了详细的信用修复流程图和信用修复指南,为企业提供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引,进一步提升信用修复便利化水平。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优化信用修复业务办理流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全方位护航企业发展,为营造公平有序、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贡献更大力量,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