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新区印发《关于建立防范经营主体违规变更、注销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营造风清气正市场环境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胡全福 王娅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全力保障公共利益,近日,西海岸新区印发《关于建立防范经营主体违规变更、注销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一创新举措为加强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与经营主体登记机关的协同合作注入强大动力,为各类经营主体合规经营提供制度保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让市场环境更加风清气正。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部分经营主体受利益驱使,采用一系列不正当手段,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或规避行政处罚。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而实施的“金蝉脱壳”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也让法律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新区高度重视法治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了登记机关的职责范围,以及与行政处罚实施机关的配合机制,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对信息协助、预警启动和解除的情形、程序以及违法处理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规范,确保各部门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通过部门间的高效协作和松紧适度的预警动态管理,能够实现对‘逃避式注销’和‘职业闭店人’操盘顶包乱象的早发现、早整治。”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三级调研员崔晓表示,针对已经违规变更、注销的经营主体,登记机关可以依法予以撤销登记,让违法主体重新回到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的责任;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在依法审查后,变更股东(出资人)为被执行人,进而杜绝“换马甲”逃避责任的现象。
  《实施意见》在兼顾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充分保障了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崔晓表示,此次联动工作机制的建立,是新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部门间的紧密协作与信息共享,就像给市场秩序加上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将有力打击经营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站稳企业群众立场,不断优化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为守法经营主体腾出更优发展空间,打造更加健康、稳定、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制度屏障。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