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入选首批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名单
向新而行,引领轮胎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 王雪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首批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名单,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山东省高性能橡胶轮胎技术验证及废旧橡胶循环利用中试平台榜上有名。
制造业中试平台是由企业、专业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体以市场机制为牵引自愿建设、自主结合,为处在试制阶段的新产品转化到生产过程提供中试服务的法人实体(注册地在山东)。平台主要功能是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需求,汇聚各类产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技术研发转化、性能工艺改进、工艺放大熟化、产品型式试验、产品性能测试、小批量试生产、仪器设备共享等专业化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在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
据了解,山东省高性能橡胶轮胎技术验证及废旧橡胶循环利用中试平台是轮胎性能仿真设计网络生态公共服务平台,广泛整合国内外、线上线下设计资源,可实现线上撮合交易、作品发布和需求提供等功能,服务于轮胎行业数字化仿真设计领域,支撑轮胎制造业创新发展。该平台也是搭建测试与虚拟仿真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先进设备引进,材料、场所搭建;打造专业化人才服务团队;相关测试、试制、制造标准制定等。针对废旧橡胶轮胎裂解回收利用能耗高、污染重和高值化产品收率低等现状,开发基于裂解反应器内流动-传热-反应耦合强化的产物源头调控、裂解产物高值化梯级综合利用、污染物一体化脱除等技术,实现废旧橡胶轮胎高效裂解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包括再生炭黑等材料的应用验证。利用该技术和装备,可以把废旧橡胶轮胎变成40%的油、30%的环保炭黑、20%的钢丝和10%左右的可燃气,真正实现了废旧橡胶轮胎处理“零排放、零残留、零污染、全利用”。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作为双星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于1995年7月10日成立,厂区占地面积1800余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拥有职工7000多人。公司拥有先进的轮胎研发设备和生产技术,先后培育了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含智能物流)、废旧橡塑循环利用等三个新产业,搭建“研发4.0”+“工业4.0”+“服务4.0”产业互联网生态圈;拥有一支高素质研发团队,相继推出如“稀土金”轮胎、“全防爆”安全轮胎、超耐磨轮胎、防火轮胎、巨型矿山胎等具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产品,先后被工信部授予“技术创新”“质量标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品牌培育”“服务转型”等试点示范企业。公司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中东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荣登“亚洲品牌500强”中国轮胎榜首,是国内多家汽车生产厂家的配套基地,荣获“青岛名牌”“山东名牌”“中国名牌”等称号,获评中国轮胎行业“十大明星企业”。
下一步,区工信局(科技局、大数据局)将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中试能力和服务成效,实现可持续运营,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技术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切实提高创新成果技术价值和质量水平,加快解决成果转化落地难题,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