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本土龙头企业携新技术、新产品亮相2025畜博会,为行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2024年西海岸新区畜牧业产值20.53亿元,拥有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处
硬核科技点亮智慧畜牧新未来

2025畜博会人气火爆,各个展台人头攒动。□记者 刘晓阳 摄
□本报记者 李宛遥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畜牧行业正迎来智慧化变革。5月21日,记者在西海岸新区举行的第二十二届(2025)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暨2025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5畜博会”)上看到,青岛兴仪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兴仪”)的“AI视觉照蛋落盘系统”吸引了众多观众围观。
据了解,2025畜博会举办期间,青岛兴仪、康大、隆铭等新区本土龙头企业,与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参展商齐聚一堂,集中展示了畜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
凭借雄厚产业实力
引来“亚洲最大”展会
“本届畜博会设置8200多个展位,是单届展会中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最多、高规格会议和活动最多的一届。”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沙玉圣在2025畜博会展前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届畜博会实现了三大突破。
作为国内外畜牧领域一年一度的专业品牌盛会,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21届,如今发展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行业盛会。今年,畜博会首次来到西海岸新区,不仅是对新区会展业的认可,也是对区域畜牧业实力的认证。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立足都市型高端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通过乡村产业振兴政策驱动,大力支持现代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园(场)建设,全力打造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西海岸新区肉蛋奶总产量达12.6万吨,畜牧业产值20.53亿元,同比增长4.16%。目前,新区已建成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2处、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处、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处、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处、省级智能牧场5处、省级种养结合样板基地4处。
品牌矩阵更是新区畜牧业的亮眼名片:“康大兔”依托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国内兔肉行业标杆,“隆铭牛肉”“禽之宝琅琊鸡”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特质农品”。康大兔肉系列揽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等荣誉称号,展现出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在同期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畜产品品牌培育大会上,康大集团副总裁孙明超结合企业品牌创新实践,分享了地域特色资源的品牌价值转化策略。2025畜博会成为新区企业与国内外畜牧行业交流合作的平台。
新区头部企业参展
带来硬核科技产品
兔子住进“智能公寓”、鸡群由机器人管家照料、生猪养殖插上“云翅膀”……在2025畜博会上,智慧养殖新设备、新技术、新场景纷纷亮相。
在青岛隆铭牛业展台,眼肉牛排、西冷牛排、菲力牛排等30余种高端牛肉产品,吸引众多嘉宾、观众驻足试吃。
“每一块高品质牛肉,都离不开‘智慧大脑’的精准调控。”青岛隆铭牛胚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培亮告诉记者,公司养殖基地的每座牛舍都配备了TMR全混合日粮搅拌机、自动饲喂撒料车、智能控温水槽等智能化设备,而贯穿全流程的智慧养殖管理平台,更实现了对每头牛健康状况的24小时实时监测。“这套‘智慧生活’模式,保障了牛群生长和高品质产出。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山东省智能牧场’。”程培亮说。
作为中国家禽养殖装备领域的头部企业,青岛兴仪携“孵化4.0”智慧工厂亮相,成为全场焦点。
“在孵化产业,种蛋处理、照蛋落盘环节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是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关键。”青岛兴仪总经理陈斌说,“我们运用AI视觉等先进技术打造‘孵化4.0’智慧工厂,产品覆盖孵化场全流程设备及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从种蛋到禽雏处理的全线自动化和孵化场运维管理的平台化,孵化场整体生产效率可提升50%以上,用工数量节省70%。”
这种技术革新的背后,折射出西海岸新区畜牧企业的共同追求——当“智慧”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标配,青岛兴仪、康大、隆铭等新区企业正凭借AI、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探索养殖全链条的智能化升级路径。未来,西海岸新区也将持续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助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畜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