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里小学开设独轮车特色课程,助学生全面发展
“骑”乐无穷促成长

泊里小学学生在校园里练习独轮车。
□文/图 本报记者 丁一
“注意重心,惯性滑行,保持动态平衡……”日前,在西海岸新区泊里小学的塑胶操场上,40余辆独轮车划出银色弧线,学生们双臂如雁翼舒展,在老师徐先华的口令下,不断变换队列骑行。转圈骑行、穿越骑行、绕桩骑行……整齐划一的动作、青春艳丽的服装,沉浸于运动中的学生们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风景。
据了解,独轮车是一项集惊、险、奇、巧、美于一体的新兴运动项目,以往只能在杂技节目中见到,如今却走进校园,成为学生们争相参与的“明星运动”。“学生们不仅会在学校练习骑独轮车,在校外也很热衷这项运动。不少家长反馈,他们全家进行户外活动时,孩子会把独轮车带上,享受这一运动的乐趣。”泊里小学副校长马良介绍说,“骑”乐无穷的独轮车已融入泊里小学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强身健体、运动休闲的首选。
独轮车走进校园,带来全方位锻炼
马良表示,独轮车器材价格低、维护成本低、对场地要求宽松、行进速度慢,兼具趣味性、观赏性、安全性,因此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理想选择。2017年,泊里小学引进独轮车项目,安排体育老师担任“专职教练”,研发开设《“骑”乐无穷·独轮车》课程,并配套组建独轮车社团,每年约有100名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掌握独轮车运动技能。截至目前,累计有1000余名学生受益。
独轮车看着结构简单,但是想熟练操控绝非易事。学生张冰钰练习独轮车已有两年时间,从最初接触到能够自如操控,她用了大半年。“刚开始学习独轮车运动时挑战不小,特别是在掌握平衡方面,难度挺大。但学会了以后发现,它很像有律动的舞蹈,挺有趣。现在,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项运动。”张冰钰说。
“独轮车运动要求骑行者保持动态平衡,需调动全身肌肉协同发力,对下肢力量、核心稳定性及关节灵活性有显著锻炼效果,长期练习可改善驼背、预防近视。同时,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需经历反复摔倒与调整,这个过程能够帮学生建立‘失败-总结-成功’的心态,锻炼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与自信心。此外,独轮车运动又被称为‘益智运动’,因为骑行时需高度集中注意力以维持平衡,通过神经反射刺激小脑发育,进而促进大脑功能优化。”马良表示。
学生独轮车表演,即将登上大舞台
“独轮车运动包含大量团体项目,将个人技能融入集体表演,能够让学生们在收获强健体魄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马良表示。
2025年新区中小学生暨教职工田径运动会将于5月24日举行,届时,泊里小学的独轮车社团将参加开幕式表演。连日来,该校独轮车社团的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加紧排练团体项目。对于此次表演,大家摩拳擦掌,充满期待。
从独轮车“小白”到能在全区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泊里小学独轮车社团的成员们用热爱和努力绘就了一幅乡村学校“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的美丽画卷。
记者了解到,为补齐农村艺术教育资源供给短板、提升农村学生艺术素养,泊里小学在“让心灵停泊,让美好靠岸”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着力开发艺术类校本课程,以“非遗+学校特色”的艺术类社团活动为主要抓手,形成独轮车、麦草画、泊里大鼓、茂腔戏曲等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类校本课程。2024年,泊里小学入选“全国品质课程实验校”。
美育体育齐赋能,助学生全面发展
泊里小学的独轮车实践,是新区“以体育人”“以美育人”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新区依托“美育特色联盟”和“区、学区和集团校三级联盟发展模式”,以青岛市“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为抓手,建设新区“三团两类”艺术社团,强化全域统筹,推进学校美育、体育浸润行动,强化学校美育、体育的育人功能,学校美育、体育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新区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推动优势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联盟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和扶持优质社团,同时立足普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整体规划、专家引领、课程架构、资源共享、活动助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全面提升学生整体艺术素养。
未来,新区将持续推进美育、体育工作,坚持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全力推动“十个一”项目深入实施,为全体学生搭建全面发展平台,护航青少年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