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系统梳理并发布志愿填报实用策略
填报志愿,这些策略要记牢
□本报记者 丁一
高考分数公布后,考生进入志愿填报阶段。在新高考模式下,如何科学填报平行志愿、专业报考需规避哪些误区等问题备受关注。为此,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聚焦考生关切,系统梳理并发布志愿填报实用策略,为考生们答疑解惑。
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即可。以下是一些平行志愿填报的参考策略:第一步,精准定位并合理设置梯度。志愿填报是否合理,关键在于准确的自我定位和科学的志愿梯度设置。考生应根据自己在本省份的位次、分数段统计表以及各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等相关资料,选择不同梯度的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类(专业+院校),遵循“冲、稳、保”的原则,即选择一些略高于自己成绩水平的院校作为“冲”的目标,选择与自己成绩相当或略低于自己成绩的院校作为“稳”的选择,选择低于自己成绩水平且有一定把握被录取的院校作为“保”的选项。
第二步,综合个人意愿确定志愿顺序。根据个人意愿,综合考虑院校的性质、地域以及对专业的兴趣程度等因素,将志愿从高到低进行排列,最终确定志愿填报顺序。在此特别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高度重视院校的招生章程,确保自己符合报考条件,避免因不符合条件而被退档。
第三步,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高校对于录取专业的具体要求都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如录取规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限制等。考生务必认真研读所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确保自己符合相关要求。
第四步,关注体检结论避开受限专业。考生要仔细查看自己的体检结论,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避开那些因身体条件受限而不能报考的专业,从而降低退档的概率。
此外,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新高考中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在选专业前应尽早了解所在省份发布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如果考生已有了心仪的院校,可以从学校入手。如果以专业为目标来划定院校范围,则要注意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
有些专业培养与多个科目关联度都高,高校在可选科目中指定多个选考科目,要求为考生“均须选考”的情况也需要注意。如果考生没有目标院校或专业,在选择时,可以多参考“不限选考科目”的院校专业,这样能够扩大自己的专业选择范围。由于高校的院系及专业(类)调整等因素,实际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类)也可能会调整变化,考生要以高校当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及院校招生章程为准。
提醒广大考生,在往年的志愿填报中,总有部分考生出现错填、漏填或者填报了无效志愿的情况。考生填报志愿时,应以本省份当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所公布的招生高校、专业名称和代号为准,各类别志愿中的高校和专业代号必须与招生计划相应科类中公布的高校和专业代号保持一致,否则将无法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