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让小区居民用上“安心电”

隐珠街道攻坚民生痛点,把“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

  □本报记者 梁玉鹏
  
  近日,隐珠街道金科平澜府小区彻底告别困扰了3年多的临时用电难题。自2022年1月份交付以来,该小区居民长期使用临时电,不仅电费较高,而且还经常出现电压不稳、停电等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隐珠街道党工委指导小区成立“红色业委会”,联动多部门成立攻坚小组,创新举措化解居民急难愁盼。如今,小区电力供应从临时线路转为正式供电,不仅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电费还降至5毛每度,实现线上缴费。这场“电力攻坚战”,不仅解决了民生痛点,也成为隐珠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民生的一个缩影。

  成立红色业委会
注入治理新动能

  “夏天空调不敢开,电器动不动就被烧坏,电费还贵得离谱。”提起过去的用电经历,金科平澜府小区居民冯超满是无奈。“现在好了,手机上就能缴电费,电价还降了2毛钱,而且再也不用担心停电了。”冯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6月份全面完成改造后,金科平澜府小区实现三大转变:电力供应从临时线路转为正式供电,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电费从7毛每度降至5毛每度;缴费模式从线下现金收取升级为线上自助缴费。
  作为2022年1月交付的小区,金科平澜府共有6栋居民楼、509户居民,其中实际入住160户。然而,由于开发商遗留的临时用电问题,小区居民用电受到困扰。临时用电带来的弊端十分明显,电压不稳导致家电频繁受损,每度7毛钱的高价电费让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线下现金缴费的模式也极为不便。
  隐珠街道在接到群众反映后,高度重视,将该问题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面对复杂的用电难题,隐珠街道启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街道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办公室(物业管理)联手社区,积极推动小区业委会组建工作。2024年9月,在街道的全程指导下,小区业委会正式成立,5名成员中有4名党员,“红色业委会”的诞生,为解决用电问题注入了强劲动力。
党员主动亮身份
多方联动解难题

  小区业委会成立后,党员成员主动亮明身份,组建“电力改造攻坚党小组”,并联合街道相关部门,与原物业公司进行了十余次沟通,督促电力整改工作。
  2024年11月,因电费差价等问题,原物业公司从小区退出。在街道“红色物业”指导体系下,业委会通过公开招标引入青岛星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新物业迅速响应,首期投入近20万元,启动电力设施排查与初步改造工作。然而,电力移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施工单位与开发商的债务纠纷致使改造工作停滞,近百户居民的电表安装被迫搁置。关键时刻,街道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牵头召开4次跨部门协调会,联动区住建局、供电公司、街道司法所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法律调解、资金统筹等方式成功化解矛盾,推动施工方于2025年1月重启入户挂表工作。
  针对临时用电产生的约4万元电费差价,街道采用“三方共担”模式:物业公司垫付一部分资金,业委会党员带头捐款并带动居民筹集近2万元,同时利用小区公共收益补齐。通过多方协同发力,有效破解了资金困局。区供电公司也积极配合,派人指导小区电力设施改造,优化改造方案。通过协调施工力量,将原本需要2天完成的装表工作压缩至1天,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把“问题清单”
变“幸福账单”

  这场“电力攻坚战”的胜利,是隐珠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以金科平澜府小区改造为范本,隐珠街道正将“党建+物业+居民”的协同治理模式向全域推广。截至目前,街道已成立254个业委会,其中“红色业委会”占比达90%,1212名业委会成员中845名为党员,形成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党小组—党员楼栋长”的四级治理网络。
  在资金管理方面,街道推动开设业主共有资金银行账户208个,存入资金282万元,支出168万元,余额114万元,规范的资金运作机制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通过党建引领,激活公共资源,凝聚居民力量,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效率。”隐珠街道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办公室(物业管理)负责人王志刚表示。
  金科平澜府小区的电力改造工程,看似是一桩民生小事,实则是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隐珠街道以党建破题、用服务解题,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用电难”,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下一步,隐珠街道将依托智慧社区平台,推动业委会运作数字化、居民诉求响应智能化,持续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账单”,全力描绘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图景。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