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市民刘高利获评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

用仁心仁术写医者担当


  ▲刘高利积极参加医学讲座。(受访者供图)

  ▲刘高利为患者实施微创经肋间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宏超

  日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的决定》。其中,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银屏山路社区居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心外科主任刘高利荣获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
  从医17年来,刘高利先后参与心脏外科手术超万例,主刀7000余例,仅2022年就完成800余例高难度心脏外科手术。他怀着对医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舍小家为大家,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用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不断突破极限,做敢为人先的“开拓者”

  “我是2018年3月份去的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今年6月份才来到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在这里,我可能会面对更复杂的病例、更前沿的技术和更严峻的挑战,但这恰恰是我从医之初所渴望的——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用更高的专业水准去救治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刘高利说。
  刘高利告诉记者,心脏主动脉作为人体“发动机”的“输油管道”,如果根部形成动脉瘤,则很可能随时发生破裂,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传统手术中,心脏瓣膜会连同病变血管一并被置换成机械瓣或者生物瓣,成本高、“质保”期短,后续患者生存变故大、维护困难。为摒除传统手术弊端,刘高利曾赴澳大利亚查尔斯王子医院深入学习,回国后又结合临床现象潜心研究,最终研究出了被誉为“心脏外科皇冠上的明珠”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为患者节省大量医疗费用。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外科最凶险的疾病,24小时死亡率高达50%,每拖延1小时,死亡率就增加1%,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方法,在国际上手术死亡率高达30%。”刘高利说。回国后,他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最终研究出了具有自主特色的主动脉根部处理和外科缝合技术,将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0%,平均手术时间缩短一倍。
  “2018年,有位老人患有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且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现象,情况十分危急。我带领团队以最快速度准备了两套应急预案。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自己寸步不离手术台,我连一口水都不敢喝。经过7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刘高利告诉记者。

  坚守医者初心,做永不言倦的“守护者”

  在刘高利的日程表上,几乎看不到节假日和休息时间,“5+2”“白+黑”早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从医17年来,他几乎没有准点下过班,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时刻准备着奔赴救治患者的第一线,仿佛是一位时刻待命的“战士”。
  2020年中秋节、国庆节连休8天,本想好好陪伴家人的刘高利却被一个又一个急诊电话打乱了计划。整整8天时间,他如同钉子一般牢牢“钉”在医院里,困了就在手术室旁的休息室眯一会儿,饿了就随便扒拉几口早已凉透的盒饭。10月9日凌晨3时30分,做完了假期里的最后一台手术后,刘高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徒步回家。“连续几天的工作下来虽然很疲惫,但一想到这8天救了11条生命,为11个家庭带去了希望,就觉得一切都值了。”刘高利说。然而,仅仅回家休息了两个小时,他又接到了紧急手术的通知,顾不上身体的疲惫,他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
  “2022年的一天凌晨,我做完手术正准备回家,得知一对26周超早产龙凤胎因器官发育极不成熟,均出现了呼吸困难、心衰以及肺炎等症状,急需呼吸机持续支持。”刘高利告诉记者。面对这两个只有巴掌大点、不到1000克的生命,他凭借娴熟的技术,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成功为他们实施了手术。手术结束后,他又立即投入到第二天的手术准备当中。
  谈及家庭,刘高利的眼中满是愧疚与无奈。“孩子已经10多岁了,我甚至连他6年来一直想去游乐城的愿望都不能帮他实现。我欠孩子、欠家庭太多太多,但为了患者的生命,我只能选择舍小家顾大家。”尽管对家人心怀深深的亏欠,但刘高利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在他心中,患者的生命永远高于一切,他甘愿做生命的“守护者”,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换来更多家庭的健康与幸福。
  传递无疆大爱,做温暖人心的“点灯人”

  刘高利的医者仁心,不仅体现在他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上,更体现在他对患者跨越山海的关爱之中。“2018年,青海省一位藏族同胞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并发症室间隔穿孔,情况十分危急。当地医院通过联网专家系统多方查询,最终找到了我。”刘高利回忆说,他在处理好手头的工作后便直奔机场,并开启“空中会诊”。落地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为患者实施了该省首例心梗后严重机械并发症的外科手术,以6小时的抢救挽回了藏族同胞的生命。
  “医病先医心。”这是刘高利始终秉持的行医理念。在他看来,治疗疾病不能仅仅关注身体上的伤痛,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与关怀。“2016年,有位87岁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入住医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当时决定立即为老人实施手术,但老人的家人因担心手术风险,迟迟不愿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刘高利说,为了打消家属的顾虑,他不厌其烦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最终打开了患者家属的心结,成功为老人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我要让患者家属明白,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挽救生命,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绝对不会放弃。”刘高利说道。
  此外,刘高利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他多次在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帮助社区居民正确认识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积极参与由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医学讲座,进行心脏疾病方面的医学交流;赴日照莒县等地开展健康义诊,帮助群众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及时发现隐匿性疾病,降低并发症风险。
  在刘高利的办公室里,一面面锦旗挂满了墙壁,每一面锦旗背后都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凝聚着患者对他深深的信任与感激之情。“这些锦旗不仅仅是荣誉,更是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刘高利说,“作为医者,能让病人记住并认可自己,靠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为人的坦荡和对‘大医精诚’的不懈追求。”
  从医17年来,刘高利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医师、全国主动脉外科手术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道德模范、青岛市道德模范、青岛市“最美天使”、最美新区人等众多荣誉,成为山东省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拔尖人才、西海岸新区领军人才。“荣誉只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坚守医疗一线,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刘高利表示。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