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变”促“一便”
区医保局通过高效、智能、暖心的改革举措,提升群众办事便捷度
□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黄启昊
“社保、医保退休一起打包办了,真省事!”“短短几秒钟就能‘刷脸’挂号结算!太方便了”“人在外地都能帮忙一站式解决所有问题,暖心!”……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医疗保障局锚定“经办服务强品质”核心目标,以集成化思维打通服务壁垒,以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务效能,以暖心举措传递服务温度,以高效之变、智能之变、暖心之变促群众办事之“便”,切实将改革红利转化为群众办事的便捷体验,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医保服务。
>>高效之变<<
医保服务从“能办”到“易办”
“在这里把社保、医保退休一起打包办了,真省事!”今年2月,市民臧磊在医保经办大厅办理退休手续时,体验了“退休一件事”联办服务。不到半小时,原本需要跑多个窗口、走多个流程的业务便顺利办结。这样的省心体验,正是区医保局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生动缩影。
聚焦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区医保局从流程优化、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三方面发力,将新生儿出生、职工退休等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的事项整合为“一件事”,通过“集成办”“免申即办”“电话即办”等模式,让复杂业务变简单。
在医保服务大厅,“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专号专人负责,《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申请表》与办事指南醒目摆放,实现“一套材料、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参保人只需填“一张表单”、走“一个入口”,就能通过线上材料共享、线下统一分发的方式,达成“一次提交、多次复用、集成办理”。以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为例,其整合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等4项业务,目前已办理100余件,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办事效率的提升。
>>智能之变<<
医保服务从“有感”到“无感”
“现在的医保真是方便,‘刷脸’就能挂号结算。”日前,家住灵山卫街道的市民张伟因腹痛到灵山卫中心卫生院就诊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几秒钟便完成身份核验,顺利办结了挂号结算。
从“卡结算”到“码结算”再到“刷脸结算”,如今,“免排队”“零跑腿”“秒结算”逐渐成为常态,这既是技术进步的成果,更是新区医保践行“为民、便民、利民”宗旨的具体实践。
一直以来,区医保局以数字赋能推动医保服务向智慧化升级。据悉,该局加快医保码普及应用,已实现46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码上就医”、900余家定点药店“扫码购药”,让“码”上就办成为日常;探索“互联网+金融+医保”新模式,落实社保卡与医保码就医购药融合服务,将缴费窗口“搬进”手机,14家定点医疗机构已支持“移动支付”;积极推进医保刷脸支付建设,采用“人脸识别+实名+实人”安全核验技术,300余家医药机构实现“刷脸”完成医保结算,日均结算量达8000余笔,让参保人就医更快捷、更省时。
>>暖心之变<<
医保服务从“好办”到“暖办”
“本来打算回一趟新区,没想到你帮我一站式解决了所有问题,太感谢了!”因员工信息录入错误无法就医,身在外地的市民李丽急需办理信息更正业务,区医保局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不仅远程帮她办结了业务,还主动联系社保、就业等部门,一次性解决了所有关联问题,让李女士感动不已。
医保服务窗口是传递温度的前沿。为此,区医保局建立“及时响应、限时办理、延时服务、错时预约”机制,开通医保综合咨询电话,明确受理事项办结时限,设置中午值班岗,推行预约服务,确保群众咨询有回应、业务办理不拖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在服务大厅配备专门帮办、代办人员,从进门引导到手续办理全程一对一服务;引进7台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业务经办、医保查询“刷脸办”,群众无需携带社保卡,只需“刷脸”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并办理业务,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助力服务品质提档升级,累计“刷脸办”7000余人次。
下一步,区医保局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创新中求突破、在精细中提质效,让“高效、智能、暖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让“办事便”的体验延伸到每一位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