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西海岸新区以改革创新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以法治为基,筑品质之城

  □本报记者 李宛遥
  
  平安,民生所向,民心所盼;法治,稳定之本,发展之基。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品质西海岸”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头雁领航、依法行政>>确保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共9章7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附则……”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第一年,6月7日,2025年第三期“西海岸大讲堂”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杨合庆,围绕民营经济促进法进行专题授课,新区各级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凝神倾听,认真学习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核心要义。
  “关键少数”是推动法治建设的“第一粒扣子”。新区系统推进领导干部学法工作,通过举办法治专题培训、政府常务会集体学法、诉讼案件庭审观摩等形式,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确保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为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新区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持续扩大述法主体范围,2024年度组织全区79个单位571名领导干部进行述法,述法主体实现应述尽述,书面述法实现全覆盖。
  新区还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切实营造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基层法治建设工作环境,对全区79个单位部门的2024年度法治建设工作开展考核,依照《2024年度新区“法治建设”考核指标标准》,严格考核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述法、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行政执法、以法治手段解决民生实事等各项指标,切实做到考精、考准、考实,多维发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区。

  服务先行、惠企利民>>及时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群众利益无小事,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
  6月25日,新区首家“法润社区”工作室在隐珠街道滨海新村第一社区开张,依托律所专业优势,整合多元法律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和辖区企业送上“家门口”的优质高效法治服务。这是新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一个缩影。
  新区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治理新模式,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起1个区级综治中心总枢纽、23个标准化镇街综治中心、368个村(社区)工作站、N个特色调解工作室的立体化调解网络体系。纠纷矛盾层层过滤、分级化解,“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街”的治理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新区着力将法治服务精准嵌入重点产业,打造惠企利民“法治引擎”——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法律服务行动。今年,新区在全区范围内部署开展专项法律服务行动,实施企业需求摸排、涉企制度优化、法律政策宣讲、涉企纠纷止争、优化涉企政务服务、企业合规助力、“引法强链”、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涉企诉讼质效提升、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大行动,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
  如今,惠企法律服务团队进企业已经成为常态,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合规指导等法治服务如春风化雨,精心培育的“法惠企航·益企向未来”品牌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法护营商”硬核成果。
  为提炼推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新区编印了《青岛西海岸新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精品案例汇编》,系统总结并推广一批贴合经营主体需求、有力保障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务实举措与典型经验,引导各行业主管部门立足各自领域,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监督、文明执法>>打通法治政府建设“最后一公里”

  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既事关人民群众利益,又直接关系群众对法治的信心。
  今年,新区以数字监督、协同监督为抓手,创新构建“行政执法+联动监督”“行政执法+层级监督”“行政执法+全程监督”多元监督体系,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问题,显著提升涉企执法质效,为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新动能。
  新区还以数字化手段重塑涉企检查流程。依托“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推行“扫码执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模式,通过数据化平台实现多部门联合检查,大幅减少企业迎检负担。同时,利用“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打通企业反馈问题渠道,确保“扫码执法”模式在优化新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发挥实效度。
  在规范执法行为方面,全区行政执法单位密集开展业务培训,强化一线执法及法制审核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针对执法中的风险点和突出问题精准施策,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同时加强案件全周期管理,落实错案责任追究,推进积案化解,稳步提升案件质量,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为提升执法办案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新区还编印了首本《行政违法典型案例汇编》,立足全国视野,系统梳理分析了74个行政违法典型案例,涵盖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劳动与社会保障、征收征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及行政登记八大核心领域,并组织108个部门和单位开展专题学习,揭示行政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行政不作为、法律适用错误、程序意识淡薄、裁量权滥用、小错重罚等突出问题。同时,针对性提出行政执法注意事项和工作要点,引领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广泛的学习与借鉴,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更加注重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的准确性,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合理行使裁量权,让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检验。
  法治建设,久久为功。今年是《法治新区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收官之年,新区聚焦中心大局,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质量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目标,法治建设各领域竞相发力、汇聚成势。目前,新区已启动“十五五”法治建设规划研究,着手绘制未来五年法治建设的“施工图”,让法治精神在这片热土上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