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在杨晓菁带领下,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工会成为职工信赖的“暖心家园”

做一棵向下扎根、向上发光的海藻


  杨晓菁在明月海藻世界向观众介绍海藻产品。(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谭宁

  在西海岸新区,一位以“海藻精神”自勉的女性正用坚韧与创新书写着新时代工会干部的担当。她就是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杨晓菁,一位深耕海洋生物领域多年的“巾帼标兵”,她用实际行动将工会工作与企业发展、职工成长、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在岗位上发光发热,铸就了非凡业绩。
  从产业工人培养到职工权益维护,从企业文化建设到社会责任担当,杨晓菁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海藻产业的蓝海中扬起了一面闪耀着初心与使命的旗帜,让“工会”二字成为连接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的温暖纽带。

  “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新沃土”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明月海藻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支撑。杨晓菁自担任企业工会主席以来,始终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核心工作,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搭建覆盖全体员工的素质提升平台。她牵头搭建“专家课堂+外训学习+劳动竞赛”三位一体培训体系,组织开展技术比武、“五小”活动等创新实践活动,推动形成“人人争先、全员创新”的企业氛围。
  在杨晓菁的推动下,集团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室不断涌现,一线劳模评选机制加快完善,将海藻加工、生物提取等核心技术领域的骨干人才推向创新前台。杨晓菁带领工会推出“五级双通道”职业发展模式,为员工设计从岗位初学者到专家的清晰成长路径。目前,集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0余名,其中博士12名、硕士70余名,形成了海洋生物领域的人才发展梯队。“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能手,更要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新的沃土。”杨晓菁说。
  在这套人才培育体系下,近三年来,集团员工累计提交合理化建议2000余条,集团实现降本增效近1亿元,获得国内外专利556项,主持参与制定行业及国家标准28项。

  “让工会有温度,让员工有尊严”

  “让工会有温度,让员工有尊严”是杨晓菁从事工会工作的初心。
  在杨晓菁推动下,集团建设的“全国职工书屋”、省级“爱心妈妈小屋”和“职工之家”成为员工的心灵栖息地;集团不仅提供职工免费餐,还全面升级餐厅环境,每周更新营养菜谱;改造后的员工公寓配备独立卫浴、空调等设施,让外地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杨晓菁主导开展的“查保促”活动,年均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00余处,为企业筑牢生产安全防线。
  最让职工感动的是“明月爱心基金”的设立。近三年来,140余名因病致困员工累计获得60余万元救助金,一笔笔凝聚着全体员工爱心的基金,成为许多家庭渡过难关的“及时雨”。
  针对双职工家庭的托育难题,杨晓菁积极响应西海岸新区总工会“工会+用人单位+专业机构”托育模式,推动集团建成多家嵌入式托育中心,实现“楼上工位、楼下托位”的便捷服务,惠及近3000名职工。
  杨晓菁还牵头组织“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年度职工查体和疗休养等活动,从细节处呵护职工身心健康。这些暖心举措让集团先后荣获“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青岛市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

  “企业的生存价值就是回报社会”

  作为集团纪委书记,杨晓菁将诚信经营、廉洁自律理念融入企业文化,通过廉政讲座、案例警示等方式,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杨晓菁主导建设的党建文化广场、清廉文化阵地和思想建设阵地,成为党员干部和职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她组织开展的“我是党员我带头”主题党日活动,带动党员在技术攻关、安全生产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企业的生存价值就是回报社会。”这句话杨晓菁常挂在嘴边。明月海藻集团每年组织工会志愿者到聋儿语训中心、珠山小学慰问,为残障儿童送去爱心捐款和海藻产品;建设的新区蓝色经济园区工会联合会共享职工之家,为近万名员工提供技能交流平台;举办职工心理健康、家风家教公益讲座,关爱职工身心健康;“明月海藻世界”被打造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4A级景区,累计接待研学游客60余万人次,成为传播海洋文化、科普海藻知识的重要窗口。
  “像海藻一样韧性生长,向下扎根,向上发光。”——这句写在杨晓菁笔记本上的座右铭,正是她投身工会事业的真实写照。在她的带领下,明月海藻集团工会成为职工信赖的“暖心家园”,她个人也荣获“山东省优秀工会工作者”“青岛市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