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非遗儿童舞台剧《猪宝宝的一家》在西海岸新区首演获好评

这部儿童剧何以出圈?


   《猪宝宝的一家》剧照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供图)
  □本报记者 刘宏超
  
  近日,非遗儿童舞台剧《猪宝宝的一家》首演发布仪式在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举行。该剧由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与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联合推出,是一次融合非遗文化、儿童教育与旅游体验的创新实践。该剧的推出,标志着新区文旅产业在“文化IP+场景体验”融合路径上迈出突破性一步。

  跨界协同>>
  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作为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基地与文旅地标,突破传统旅游业态边界,与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创新构建“景区+非遗”合作模式——依托景区现有星空剧场等硬件资源,融合非遗艺术的创作与表演优势,形成“动物生态场景+非遗艺术表达+儿童教育内核”的三位一体内容矩阵。
  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茂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融入儿童剧的方式演绎,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儿童舞台剧《猪宝宝的一家》包含丰富的文化元素,在提升景区文化氛围的同时,实现非遗的“动态传承”与“破圈传播”。

  内容创新>>
  将非遗融入儿童教育

  《猪宝宝的一家》以经典童话“三只小猪”故事为蓝本,融入非遗艺术与当代教育理念。剧情通过展现猪妈妈从“重才艺轻生存”到“放手培养独立能力”的观念转变,以及三只小猪分别以麦草、红席、石头盖房的不同选择与结果,具象化传递“踏实做事”“智慧协作”的成长哲学。剧中大灰狼的反派形象与鸡爸爸的引导角色,进一步强化了故事的戏剧冲突与教育指向。
  值得关注的是,剧中道具与场景设计深度融合地方非遗元素——红席源自西海岸传统手工艺,麦草、珠山石的选用则呼应西海岸地区农耕文化记忆,使非遗符号从“背景”变为“叙事主体”,让儿童在观剧过程中自然接受文化熏陶。

  生态构建>>
  一台剧激活一片市场

  为实现“一台剧激活一片市场”的效应,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构建了“演出+活动+消费”的全链条运营体系。
  在演出安排上,该剧每周末在星空剧场常态化上演,市民游客可通过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购买门票。配套活动方面,动物世界趣·探索自然学院推出“解密小猪的奋斗密码”主题研学项目。参与者可在创意工坊中使用麦草、红席等材料复刻剧中房屋,在研学实践中为小猪设计玩具,实现“观剧-体验-认知”的深度转化。衍生消费端则打造“剧情沉浸型”产品矩阵:文创类开发剧中角色玩偶、场景主题周边,并引入小猪佩奇联名产品;食品类推出“盖饭、奶黄包”等剧情同款美食;销售渠道采用“观剧套票+衍生品”捆绑模式,在剧场出口设立主题卖场,同步开启线上预售。

  深化合作>>
  打造复合型文旅目的地

  《猪宝宝的一家》的成功实践,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其核心价值在于:一是突破非遗展览和动物观赏的“业态孤岛”,通过内容共创实现资源的乘数效应;二是抓住“儿童”这一家庭消费核心群体,以“教育+娱乐”双驱动激活家庭客群消费潜力;三是构建“内容IP-场景体验-消费转化”的闭环,让文化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
  据悉,双方已启动第二部非遗儿童剧《哪吒闹龙宫》的筹备工作,将继续深化“非遗+舞台剧+旅游”的融合模式。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星空剧场为平台,打造“非遗舞台剧展演季”,使景区成为集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目的地。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