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区之“能”解台儿庄之“需”
西海岸新区与枣庄台儿庄区深化产业帮扶,树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标杆

▲7月25日,“青岛国际啤酒节·寻梦古城台儿庄”活动启幕。(区发改局供图)
□本报记者 陈蔚
本报通讯员 曲培宁 陈珊
7月25日,“青岛国际啤酒节·寻梦古城台儿庄”活动在枣庄台儿庄区启幕。这场串联起胶州湾与京杭大运河的精彩文旅盛宴,正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与枣庄台儿庄区深化产业协作的生动缩影——以新区之“能”解台儿庄区之“需”,以新区之“智”擘画区域协同发展新蓝图。
新区与台儿庄区的深厚情谊起始于2024年启动的强县产业帮扶弱县工作。自该工作启动以来,新区始终以“台儿庄所需,西海岸所能”为指引,持续深化双方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和人才交流,在机制创新、项目攻坚、要素保障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机制筑基
顶层设计构建全域协同格局
制度创新是双方产业合作与资源互补的关键枢纽。
西海岸新区以制度创新为先导,构建起“顶格推进、专班运作、全域联动”的帮扶体系。两地党政领导高频互访55次,签订《强县产业帮扶弱县协议书》等7项重要战略协议,覆盖产业协同、党建联建、人才互通等关键领域,搭建“有事共商、难题共解”的高效协作桥梁。新区择优选派4名干部成立产业帮扶组,主导制定《产业帮扶三年工作计划》,科学绘制船舶制造、锂电新能源等产业链全景图,同步启动“黄岛产业园”规划建设,为项目落地筑牢制度根基。
在人才联动方面,新区创新性构筑“干部+人才+技能工”三级培育体系。首批21名台儿庄区干部来新区实践锻炼。新区依托驻区高校资源与台儿庄区共建科创平台,有力推动“研发在西海岸、生产在台儿庄”协同模式落地。
项目为核
链式招商锻造产业升级引擎
经济航船行稳致远,重大项目既是“稳定器”,更是“推进器”。
西海岸新区利用自身丰富的招商经验,组建产业帮扶组进驻台儿庄区,以市场化思维精准导入项目。累计开展联动招商活动43次,接待企业考察49批次,成功签约青岛正大环保吨包袋生产等总投资18亿元的4个重点项目落地台儿庄区,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9亿元、税收6000万元。同时,产业帮扶组积极推动产业链深度协同,成功促成山东恒昌铸造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钰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达成配套协议,并助力山东合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雷沃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赋能下实现新能源电动装载机量产,获得配套订单超2000万元;此外,成功引入天津洁地科技年产200万平方树脂碳材料项目。
在此基础上,产业帮扶组还着力强化产业链条布局,储备了船舶产业园、上汽五菱配套电池等41个在谈项目,旨在构建完整的“原材料-电池-终端”产业链。
在外贸协作方面,同样取得显著突破。新区通过支持台儿庄区财金投资集团成立嘉盛进出口公司,并有效对接新区外贸企业,已实现贸易额超1000万元。
产业赋能
“输血”变“造血”激活内生动力
新区还着眼长远发展,聚焦科技赋能与场景创新,推动产业由“输血”向“造血”跃升。
在技术攻坚方面,新区产业帮扶组推动组建的“高校+企业”创新团队——“北航-华亿”团队,启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成功推动无人农机作业、车载信息服务等前沿技术在台儿庄区落地。
文旅融合方面,新区以啤酒节为媒介创新“双城联动”:在新区金沙滩啤酒城设立“枣庄之夜”,在台儿庄古城植入“微醺联盟”等沉浸业态。通过“节会经济”有效激活消费新场景,预计全年吸引客源互换超百万人次。
围绕资金、科创、市场三大瓶颈,西海岸新区精准发力:金融支持上,为山东潮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争取2000万元股权投资基金,为台儿庄区财金投资集团协调1.8亿元续期贷款;科创赋能方面,推动枣庄市瑞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西海岸新区联东U谷落地研发中心,支持山东一唯自动化有限公司引进5名高端人才,并推动与山东科技大学达成技术攻关,促成新区职业教育中心与台儿庄区职业中专共建汽修实训基地,培育“双师型”技能工;市场通道上,新区依托新区中外企业联合会平台,促成恒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台儿庄古城酒店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以“青岛标准”提升文旅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