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巢引聚“六乡人”
大场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六乡人聚落”综合服务平台,一举多得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

▲“六乡人会客厅”为商务对接、业务洽谈提供了社交空间。

▲“六乡人聚落”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六乡人聚落”让员工实现“拎包入住”。
□文/图 本报记者 徐丽
8月2日清晨6时30分,青岛青橡橡胶有限公司员工尤秀准时走出“六乡人聚落”职工公寓,去公司上班。“以前住厂里的临时宿舍,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洗澡要排队,吃饭只能靠外卖。现在搬进新公寓,不光能安安稳稳睡个好觉,还能去健身房跑跑步、去唱吧唱唱歌,生活更有滋味了。”尤秀说。
标准化公寓让员工实现“拎包入住”,商务交流区激发创业灵感,健身房、KTV唱吧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并非是都市里的商业综合体,而是由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的“六乡人聚落”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创业孵化、商务交流、生活安居于一体,成为大场镇服务企业、招才引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盘活闲置资源
企业职工可“拎包入住”
走进“六乡人聚落”,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闲置多年。斑驳的墙面被重新粉刷成温暖的米白色,老旧的窗户被换成了隔音隔热的双层玻璃,原本封闭的空间被打通,阳光透过宽敞的落地窗洒在地板上,明亮而通透。大场镇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付浩向记者介绍:“这栋楼建于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一处银行网点,后来银行搬走后就一直空着,楼道里的墙皮都掉了,水管也经常漏水。我们之前调研时就想,与其让它闲置,不如将其改造成为一处能为企业和人才服务的场所。”
近年来,随着大场镇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一批像青岛青橡橡胶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纷纷落户,镇域内的工业园区逐渐热闹起来。但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内部生活配套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青岛青橡橡胶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新宇对此深有感触:“随着这些年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员工也不断增多,宿舍根本不够用。有些员工只能租住在镇上的民房里,上下班不方便不说,遇到雨雪天更是麻烦。”
更让企业头疼的是,员工住宿挤占生产空间导致企业成本攀升。“我们把一半的厂房改成了宿舍,不仅减少了生产区域的面积,还得专门安排人负责宿舍的水电、卫生和安全,一年下来光是这些费用就得十几万元。”赵新宇无奈地说,“有时候为了抢订单赶工期,员工加班到深夜,住得远的员工回家还不安全。”
在多次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后,大场镇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解决企业员工住宿问题,不仅能为企业减负,更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镇里把目光投向了那栋闲置多年的楼房。
“这栋楼地理位置优越,离工业园区不到两公里,周边有超市、药店、菜市场等生活配套,而且建筑结构稳固,改造潜力大。”大场镇人大主席蔡智峰介绍,“我们邀请了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规划,在保留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内部结构进行了重新布局。”
改造后的“六乡人聚落”总建筑面积约246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侧是职工生活区,提供49间精装公寓,其中双人间37间、单人间12间。每间公寓都配备了网络、电视、空调、衣柜、书桌等设施,让企业员工可以“拎包入住”。“我们在设计公寓的时候,充分考虑了企业员工的生活需求。”负责项目建设运营的八正强村共富公司董事长潘鑫说,“双人间采用上下床的设计,单人间则配备了独立的书桌和衣柜。每个楼层都设有公共卫生间、淋浴间和洗衣房,24小时供应热水,还安装了智能洗衣机和烘干机,让员工的生活更加便利。”
截至目前,“六乡人聚落”已成功签约出租两层共计34间公寓。
搭建赋能平台
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生态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大场镇党委书记孙涛说,“近年来,大场镇聚焦‘引才、育才、留才’,不断优化本土资源,搭建成长平台,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才能够来到大场、留在大场、建设大场。”
“六乡人聚落”,正是这一人才战略的生动缩影。在大场镇,“六乡人”被赋予了更宽广的内涵——它不仅指扎根已久的“原乡人”,更涵盖返乡发展的“归乡人”、前来创业就业的“新乡人”、心系故土的“思乡人”、期盼归来的“盼乡人”以及短暂停留的“旅乡人”。“六乡人聚落”则致力于为所有服务大场、建设大场的人才提供从“安居”到“乐业”的全链条支持。
在生活保障方面,“六乡人聚落”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家”的氛围。健身室里,跑步机、动感单车、哑铃等器材整齐排列;娱乐室里,台球桌、乒乓球桌旁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KTV唱吧里,员工可以尽情释放工作压力,唱出自己的心声。为了满足员工的学习需求,“六乡人聚落”还专门设置了阅览室,里面摆放着各类书籍和杂志,从专业技术手册到文学名著应有尽有。
在发展赋能方面,“六乡人聚落”在东区打造了商务交流区,设有咖啡吧、茶台、创业孵化区、商务会议室、六乡人会客厅等。这里不仅是放松洽谈的社交空间,更是思想碰撞、项目孵化、商务对接、技能提升的活力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孵化区为有志青年、返乡人才提供了低成本、高配套的创业空间。“我们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还会邀请专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潘鑫介绍,“目前已经有3个创业项目入驻,涉及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等领域。”
商务会议室配备了先进的音响、投影设备,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会议需求。“以前我们开个重要的会议,要么得跑到市区去租场地,要么就只能在厂里的小办公室里将就一下。”赵新宇说,“现在有了这个商务会议室,不仅方便了我们内部开会,还能邀请客户来这里洽谈业务,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做实民生工程
激活就业发展“乘数效应”
“六乡人聚落”项目由八正强村共富公司负责运营,这不仅是大场镇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一次尝试,更是一项惠及多方的民生工程。
项目的运营维护直接带来了安保、保洁、管理等本地就业机会。今年55岁的刘法花是大场镇本地人,之前一直在家里务农,如今在“六乡人聚落”担任保洁员,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挣钱,两不耽误。”刘法花高兴地说道。
通过解决企业关切的人才安居问题,“六乡人聚落”降低了企业招聘难度和人员流失率,帮助企业稳固并扩大了用工规模。“员工稳定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今年前五个月的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很多。”赵新宇说。
创业孵化区的设置,为有志青年、返乡人才提供了低成本、高配套的创业空间和专业服务,将成为孕育新企业、新业态、新就业机会的源头活水。
“六乡人聚落”项目的建成运营,也是大场镇践行“就业优先”战略、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它把企业压力变为留人红利,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极大地增强了镇域企业职工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如今,“六乡人聚落”正以其完善的配套、贴心的服务,为大场镇建设宜居宜业、活力多彩的现代化新城镇注入澎湃动力,绘就营商环境优化与人才近悦远来的崭新图景。下一步,大场镇将持续完善“六乡人聚落”功能布局,提升服务品质,计划在聚落内增设亲子活动室、医疗服务站等设施,进一步满足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将加大对创业孵化区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的创业项目入驻,努力将其打造成助力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吸引人才汇聚的“强磁场”、带动就业增长的“新引擎”,助力大场镇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