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宝山镇文化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幸福“加码”
□本报记者 王艺华
本报通讯员 胡颖
进入暑期以来,宝山镇文化书院以举办邻居节为契机,聚焦“贴近群众、联结邻里”,将红色文化传承、科普知识宣讲、邻里温情关怀与乡土文化创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之中。从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到开设暑期公益托管班;从养老院里的其乐融融,到非遗传承中积极参与,每一场活动都成为了“文化惠民、邻里情深”的温暖注脚。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专程上门拜访了家住宝山镇的抗战老兵刘金学,大家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学生们一边听一边记,并将这些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精神代代传。
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还走进各村,和老人一起制作“艾草锤”;教授村民“夏季祛湿小妙招”;利用防诈骗小剧场揭破“保健品骗局”;当好“政策翻译官”,把各项惠民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村民听……
暑假里,宝山镇文化书院的“助学小分队”志愿者深入各个村庄,开办暑期公益托管班。志愿者们带领少年儿童开展“共享课堂”活动:组织孩子一起学习做作业;为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课业辅导;引导孩子们手绘“邻里小院的故事”;给大家讲“二十四节气里的邻里互助故事”;带领孩子们剪纸、折纸,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谢谢哥哥姐姐们每天来陪我们学习,教我们画画、给我们讲故事,这个暑假我认识了好多小伙伴,假期过得特别开心!”尧王山前村的小宇捧着自己的画作,认真地向志愿者们道谢。这场暑期公益托管班,不仅帮家长解了看娃、带娃难题,更让广大乡村的孩子度过了一个安全、有趣的假期。
敬老爱老,也是邻居节的暖心主题。在暑假期间,宝山镇文化书院的志愿者与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成员,走进宝山镇的养老院和各村的老年活动室,为老人们送去精彩的文艺节目,并邀请老人一起参与。活动中,志愿者们与老人们一同扭起宝山地秧歌,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志愿者还组织开展了“邻里棋牌赛”“老歌联唱会”,让老人们的生活更有乐趣。参加完“老歌联唱会”活动后,78岁的李奶奶拉着学生的手说:“这些娃娃比亲人还贴心!”
宝山剪纸、宝山地秧歌是宝山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该镇最亮眼的“文化名片”。这个暑期,宝山镇文化书院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理工大学、黄海学院等驻区高校,把非遗课堂搬进学校、邀请学子乡间采风。宝山镇文化书院邀请宝山剪纸、宝山地秧歌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校园,教大学生们学剪纸、扭秧歌;邀请大学生到宝山镇参观采风,和邻里乡亲一起排练、创作,让传统非遗焕发崭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