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塑强“主心骨”,“造血”活力足

王台街道王台新村以党建赋能,激活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王台新村立足城市更新主战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化运营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 周莹
  
  王台街道王台新村,正以一场党建驱动的深刻变革重塑发展轨迹:1.25亿元合资项目实现年租金超500万元;红色智慧物业项目年增收2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余个……
  这组硬核数据背后,是王台新村破解集体经济“造血”难题的“三级跳”路径——述职评议凝聚“合心旺台”共识,亿元合资项目完成“运营主导”关键跃升,红色物业四级架构让基础治理与经济增收实现双赢。

  述职评议,凝聚“合心旺台”发展共识

  王台街道党工委精心搭建的“头雁领航 亮绩提升”述职擂台,成为王台新村破题起势的关键支点。面对其他新村在组织运行、集体增收、民生改善方面的鲜活实践,王台新村党委抓住述职评议契机,组织党员群众展开大讨论,最终凝聚起“合心旺台”的发展共识,为破解发展难题筑牢了思想基础。
  王台新村党委迅速将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立足城市更新主战场的区位优势,以市场化运营的强村共富公司为引擎,以提升党建品牌辐射力、打造共富联合体标杆为双翼,系统整合辖区分散资源。通过党委牵头、自然村“抱团作战”,牢牢抓住壮大集体经济这一“牛鼻子”,为后续跨越式发展理清了思路、校准了航向。

  村企牵手,装上集体经济发展“强引擎”

  庄家茔自然村的一纸合作协议,成为王台新村集体经济转型的关键转折点。王台新村党委突破传统租赁模式的局限,推动庄家茔自然村与山东博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双方共同注资1.25亿元,组建山东茗景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青岛亿诚悦达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及30000平方米厂房,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此次合作不仅是资本的联合,更是一次彻底的发展模式创新。王台新村从被动收取租金的“房东”,转变为主动主导园区改造升级与产业招商的“运营方”。系统性改造后的厂房成功引入青岛申通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仅这一项目年租金收益就超过500万元。同时,新入驻企业释放的配套岗位优先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让“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发展红利真正惠及村民。这一创新,标志着王台新村集体经济正式进入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红色物业,四级架构织就立体“共富网”

  王台新村党委直面回迁安置社区的治理与服务难题,全面开展基层治理创新。针对村民对市场化物业的“水土不服”等问题,新村党委在街道指导下主动破局:以“八方聚台”村级共富公司为枢纽,创新构建“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强村共富公司”驱动模型。
  共富公司在这一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承担政策咨询、费用代收、纠纷调解等基础职能,更以“红管家”党员骨干为核心,无缝融入“社区党组织—红格长—红管家—红叶竹”四级治理架构,成为串联各方的黏合剂。其收益分配机制颇具巧思:物业企业支付的咨询费,定向用于住户物业费补贴、公共维修资金储蓄及公司自留发展,形成反哺闭环。更重要的是,项目创造的保洁、维修等岗位优先向本村村民倾斜,年均增加集体收入20余万元、带动就业10余人,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织就了一张“服务提升—集体增收—村民就业”的立体共富网。
  从述职评议凝聚“合心旺台”共识,到亿元合资项目实现从“房东”到“运营方”的身份跃迁,再到“红色物业”破解治理与增收双命题,每一步进阶都印证着同一个逻辑:建强村党委“主心骨”,才能激活资源要素“一池春水”。这一探索跳出了传统乡村发展的路径依赖,锻造出内生的、可持续的振兴引擎,既为王台街道锻造“实干家”队伍写下生动注脚,更为破解村集体经济“造血难”提供了可复制的组织密码——唯有让党组织的根系深扎于产业沃土,乡村振兴的大树方能枝繁叶茂、基业长青。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