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集便民服务、议事协商、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移动党群服务站”
一条“红芙连心线” 串起“便民生活圈”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刘卫杰
9月9日,红石崖街道“红芙连心线”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
据悉,“红芙连心线”是芙蓉路社区在区交通运输局、红石崖街道办事处指导下,联合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创新打造的一个集便民服务、议事协商、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移动党群服务站”。该线路全程8公里,串联红石崖大集、红石崖街道办事处、红石崖小学、中德生态园小学、红石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节点,构建起覆盖周边14个小区的“便民生活圈”。
党建牵线>>
让服务驿站“跑”起来
今年6月,红石崖街道办事处主动对接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希望借助公交网络的优势,探索“社区+公交”便民服务新模式。这一想法也与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服务新区,便捷出行,传播文明”的企业使命高度契合,双方决定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在芙蓉路社区打造“红芙连心线”这一创新载体,将党群服务阵地从固定的办公楼“搬”到流动的车轮上,让民生服务顺着公交线路“流”到居民“家门口”。
据了解,“红芙连心线”全程8公里,串联起红石崖大集、红石崖街道办事处、红石崖小学、中德生态园小学、红石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个节点,以“社区+公交”的服务模式,实现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形成“教育、生活、政务、健康”全要素覆盖的闭环线路。
“我们想以公交服务为载体,推动更多便民服务、民生资源下沉社区,让党群服务‘动起来’‘活起来’,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芙蓉路社区党委书记韩静静说道。
车厢升级>>
让贴心服务“多”起来
除了服务载体的创新,“红芙连心线”的运营模式也区别于传统公交线路。在芙蓉路社区和青岛真情巴士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公交车成为集便民服务、议事协商、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移动党群服务站”。
走进车厢,折叠桌可以变身为临时工作台,便民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政策手册与学生课外读物,冷热饮水机可以满足乘客在不同季节的饮水需求,共享充电线可以满足乘客手机充电需求。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公交车厢将成为“移动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将定期上车,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业务代办、证照申领等服务;作为“流动的议事厅”,社区将定期在车厢内组织居民座谈交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在节假日等时间节点,车厢还会变身为“温馨的活动场”,开展政策宣讲、惠民演出、健康义诊等活动。
“以前我们老姐妹见面都约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现在在车上就能喝茶、聊天,到点儿了还能直接坐着车去接孩子,真是太方便了。”一位社区居民表示。
“这条线路不是简单的交通载体,而是我们与红石崖街道共同打造的‘流动驿站’。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公交出行网络与社区服务资源,让公共服务真正‘流动’到居民家门口。今后,我们争取把这种‘社区+公交’的服务模式推广到更多社区,让更多居民享受到‘车轮上的便利’,让真情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青岛真情巴士集团营运部部长徐博文说道。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出行线”到“连心线”,“红芙连心线”的流动轨迹,彰显的是青岛真情巴士集团与红石崖街道以民生为初心、以创新为动力的责任和担当。未来,双方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为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实践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