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文章内容

珠海街道三措并举破解农村集体资产盘活难题

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

  □本报记者董梅雪
  
  今年以来,珠海街道聚焦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高效化发展,通过建章立制、精准摸排、文旅融合三大举措,持续破解农村集体资产盘活难题,推动产权交易从“有形”向“有效”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为破解农村产权交易流程不统一、服务不专业等问题,珠海街道成立农村产权交易工作专班,同步设立专职服务中心,明确交易受理、信息发布、竞价组织等全流程职责。在此基础上,该街道创新建立“统一平台、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统一”工作机制,确保每笔交易公开透明、有据可查。截至目前,珠海街道已累计发布产权交易信息130条,完成交易金额1054.67万元,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成效显著。
  为全面掌握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底数,珠海街道对辖区30个自然村(合作社)开展“拉网式”清查。排查过程中,工作人员逐项逐处核实面积、位置、使用现状等关键信息,按照“一资产一档案”标准分类建立台账,实现集体资产“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依托精准台账,街道精准推动54个产权项目完成挂牌交易,其中涵盖网点房、闲置房屋等资产,总面积达4086平方米,让“沉睡资产”逐步转化为“增收活水”。
  围绕区域文旅发展特色,珠海街道探索出“改造升级+功能重塑+产业融合”的资产盘活新路径。针对部分闲置房屋、网点房设施陈旧、利用率低的问题,街道筹集资金进行翻新修缮,结合文旅需求打造集休闲、体验、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提升资产使用价值。同时,通过公开竞价的市场化方式,成功推动3315平方米网点房实现高效流转,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310.07万元,既丰富了区域文旅业态,又让村民享受到产权交易红利。
  下一步,珠海街道将持续优化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资产盘活渠道,让农村产权交易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