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东盟各国与中国达成南海准则框架

东盟各国外长日前在菲律宾马尼拉确认与中国达成的“南海行为准则”(简称“准则”)框架,彰显了域内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意愿。分析人士称,这有助于排除域外力量的干涉和炒作,维护南海局势稳定。

中方对推进“准则”磋商提出了“三步走”设想

6日晚发布的东盟外长会联合声明说,东盟各国外长深入讨论了有关南海的问题,对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表示热烈欢迎。与此同时,中方对推进“准则”磋商提出了“三步走”设想。

第一步,11国外长共同确认“准则”框架,并宣布在完成必要准备工作后,于年内适时启动下一步实质磋商。

第二步,在8月底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简称《宣言》)联合工作组会上探讨“准则”磋商的思路、原则和推进计划。

第三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在没有外界重大干扰和南海形势基本稳定前提下,由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11月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启动“准则”下一步案文磋商。

据悉,“三步走”设想已得到东盟方热烈响应和支持。

继《宣言》之后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

此次东盟外长会是对5月份达成“准则”框架的再认可和再确认,表明了东盟国家对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意愿。目前各方支持的这个“框架”,是磋商如何制定“准则”的总体范围和方式方法,它旨在建立一种通过规则来管控分歧、维护稳定的机制。

接下来,“准则”将进入在框架内磋商具体内容的重要阶段。有了“框架”,磋商就有了问题谈判与内容制订的纲与目、量与度。但框架只是指导磋商准则的大纲,关于准则的磋商是一个针对“重要和复杂问题”的具体谈判,从达成框架到磋商“准则”再到“准则”出台势必是一个逐步积累、举步维艰的过程,很难给出时间表。

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准则”框架,是继《宣言》之后迈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推动南海和平稳定进程中的一大步。此外,东盟外长会的联合声明,还明确指向了近来某些试图干扰南海局势的域外大国。这些域外国家动作频频,试图将本已平静下来的南海问题重新升温,最终只能遭到东盟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据新华社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