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希文 本报通讯员 张丽
乡村要振兴,党建来刷新。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新时代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证,对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条例实施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针对辖区部分村级党组织存在的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发展薄弱、服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在村级党组织中开展“三强三锻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构建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
增强村级“组织力”锻造担当作为先锋
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王戈庄八居委,整齐的街道、优美的环境、村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仿佛都在诉说着村里近年来的变化。
为切实提高村“两委”班子在基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王戈庄八居委建立健全村“两委”班子运营机制,把基层组织建成强大有力、攻不可破的坚强堡垒,促进全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党建工作在发展中不断焕发活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居村和谐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今年以来,隐珠街道以35个村级“讲习所”为重点,开展党性体检、志愿服务等各类主题活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同时,整合现有办公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站式”平台,组建156人的代办队伍,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期办结、第一时间反馈”一链式服务。
“在抓实软弱涣散村班子整顿工作的基础上,以管区为单位,开展‘1+1’结对联建协同提升,通过‘组织联建、经济联谋、实事联办、资源联享’,真正让结对村强起来、壮起来。”隐珠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晓妹介绍,李家石桥村结对帮扶王家石桥村,创建“党群共筑连心桥”品牌,使得两个村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大大提高。
增强农村“发展力”锻造科学发展先锋
抓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依托村庄区位、资源等优势,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配套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今年年初,大哨头村开始创新改造农产品追溯结算大厅和升级电子化结算管理业务,该系统覆盖市场内蔬菜、肉食产品的进货入场、场内交易结算、出场流向把控等环节,实现肉菜等农产品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上半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300余万元。同时,全面开展村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集体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修订《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确保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拍卖、招标、招租、发包等运作公开公平公正。
无独有偶,孟家滩村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打造孟家滩社区特色商业中心,今年上半年实现租赁收入900余万元。该村以“三资”清理数据为基础,建立村级债权债务管理档案,成立化债工作组,今年以来清理规范村集体合同3000多件,彻底清理核实村庄债务问题。
“通过集中帮扶指导,起到辐射左右、示范周边的作用,不仅让本村群众满意,还要让周边村的群众看到样本、看到典型、看到努力的方向。”王晓妹说,街道在各村居深入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探索出符合本村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之路。
增强农村“服务力”锻造忠诚为民先锋
随着冬天到来,11月10日,黄土庄村党支部组织工作人员、社会治理网格员到村里困难家庭打扫卫生、整理生活用品。“定期帮助贫困、困难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受到居民的欢迎。”村支部书记辛松良说,村“两委”成员每次活动都很积极主动,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情润黄土”党建品牌理念。
致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隐珠街道按照每户一定标准落实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精准解决群众关注度高、受惠面广、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全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目前,35个村(居)通过吸纳网格员、水电工等有技能特长的党员群众,组成的“先锋领航”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以“便民代理、扶贫帮困、卫生保洁”等7类志愿服务,解决问题795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如今,2300多名农村党员结合各自实际分别作出1-3项承诺事项并公示,通过承诺践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