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年画,一道凝固的风景

□周衍默

小的时候,总是早早地期盼年的脚步快点到来。在农村,临近年关,卖年画、写春联、剪窗花的渐渐多了,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郁——不仅书店内到处挂满年画,集市上、街头巷尾摆年画摊位也一个挨一个。买年画的人都认真地挑选着,看上哪一张了,谈好价,付过钱,用旧报纸一卷,再用细绳一扎,连同春联携带回家,就等着过年再打开这道凝固的风景。“二十八,贴花花”。早饭吃罢,一大盆浆糊和平日里积攒下来的报纸摆在桌子上,糊墙就是孩子们这一天的主要活儿。撕去墙上已经千疮百孔的旧报纸,彻头彻尾打扫一遍屋子,再把新报纸整齐地糊在墙上。墙糊完了,再糊年画,这就要更加仔细了。一个孩子站在凳子上贴,一个孩子在下边观看,随时纠正角度,一定要让年画贴得高低适中、间距合理。全部收拾好后,屋内焕然一新。

孩子们的好奇心强,自家的贴完,非得再去别人家看看。此时左邻右舍也刚贴好或正在贴,看完便一路小跑回家,跟家人讲谁家的年画最漂亮,谁家的摆设和悬挂最合适,哪张和自己家的一样。大年初一,亲朋互相拜年时,年画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就这样,一张张凝固的风景就要伴随我们新的一年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在不断地变化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年画大多以政治性较强的“红彤彤”色彩为主,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电影明星、福禄寿喜、松鹤延年、迎春纳福以及《红楼梦》《西游记》《西厢记》等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为内容的年画,再后来,年画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致,内容也更加丰富,名胜古迹、国外油画、卡通图案等等,琳琅满目,栩栩如生,让人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年画不仅烘托出过年的好气氛,也带来了全家人的好心情。走进贴满年画的屋里,在花花绿绿的年画的映衬下,所有的烦恼事儿都烟消云散,新的一年的美好日子就此开启。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设备的普及,贴年画的传统习俗渐渐淡化了。白粉墙取代了泥墙,再不用糊报纸了,都挂起了高档的装裱画,一劳永逸,多少年也不用换。但它们看似高档豪华,却少了一份满含温馨的年味。

年画——一道凝固的风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喜庆、热闹的气氛。而今回忆起当年家家户户贴年画的情景,一种久远的温暖记忆像青藤一样又爬上了心头。

更多 往期报纸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青岛西海岸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